2013年,中國彩電行業呈現出了顯著的多元化趨勢,由于互聯網電視的異軍突起,彩電行業呈現了許多新的特點,其中大尺寸、低價格尤為突出。特別是互聯電視的涌入,掀起一輪顛覆與融合的熱潮。雖然這股熱潮對目前市場品牌格局、主流企業地位等方面的沖擊還微乎其微,但互聯網企業的跨界確實讓消費者和彩電企業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熱量。
2013年定義為互聯網跨界電視領域的元年,互聯網電視對于電視領域的最大沖擊就是價格的沖擊,在定價體系方面,互聯網IT企業發布的新機型普遍采取了高配低價的定價策略。直接導致消費者降低對彩電產品的價格預期。隨著電視機技術的發展,大尺寸電視的性價比日益提升,其已經成為大眾消費品,是市場主流產品。同時,大尺寸電視也利于發揮液晶電視屏優勢。此外,當前發展迅速的互聯網電視也屬于大尺寸電視之列。
互聯網企業跨界路線多元化
智能電視市場的火爆使得彩電行業不再局限于終端產品。內容提供商、渠道以及牌照商等各方勢力紛紛融入,形成彩電行業新生態。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客廳大屏”市場,互聯網企業根據自身優勢選擇了不同的“跨界路線”。第一類企業是利用互聯網營銷模式和渠道,并借助自身資源推出自有品牌產品;第二類企業不從事彩電硬件生產,而是借助自身內容或平臺優勢,融入“新彩電產業”;第三類是在原有互聯網產業的基礎上,將業務擴展到智能電視領域的硬件制造企業。
樂視和小米是第一類企業的典型代表。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已經成為在2013年彩電行業和互聯網行業跨界領域最吸引眼球的企業。
“不靠硬件掙錢”、“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生態系統,樂視為彩電行業帶來了不同尋常的經營模式。“超級電視不僅是一臺終端產品,更是樂視生態上很重要的一環,是樂視引入彩電領域的一種新商業模式體現。”樂視有關負責人表示。2013年,定位不同的X60、S50和S40樂視超級電視相繼問世。據樂視有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樂視超極電視銷量約為30萬臺,遠遠超過預期。或許因為智能電視市場火爆,2014年1月,樂視又推出超高端系列Max70。樂視CEO賈躍亭表示,樂視超級電視已經全面覆蓋主流、高端和超高端市場,其中S50、S40為市場主流產品,X60是高端產品,Max70是超高端產品。
樂視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樂視超級電視日均開機率超過72%,周均開機率超過90%,月均開機率為95%。每臺超級電視日均開機時長為5.45小時,日均播放內容次數55次,特別是用戶LetvUI的升級率,也超過96.63%。
2013年9月,小米科技正式推出47英寸小米電視。首批3000臺產品在1分58秒內售罄,既顯示了“米粉”的熱情,也展現出小米的營銷能力。根據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小米電視開展了6輪搶購,銷售量為1.8萬臺。雖然,這一銷量僅相當于主流彩電品牌平均月銷售量的零頭,但小米電視網上預約購買的數量遠遠銷售數量。“小米電視的銷量在2013年超出預期,用戶的需求更是超過我們的計劃。我們將在2014年增加產量,滿足用戶需求。”小米有關負責人說。自創立以來,小米手機的快速發展行業有目共睹,但小米電視能否復制手機的成功戰略還有待時間檢驗。
愛奇藝、阿里巴巴以及同洲電子等成為第二類典型的企業代表。“我們不否認‘愛奇藝inside’有些模仿‘intel inside’,只是希望在彩電行業也能達到intel在PC行業的影響力,但我們絕對不會做真正的智能電視。如果內容實現盈利,我們甚至會分成給整機企業。”愛奇藝有關負責人曾在公開場所如此解讀他們的新戰略。
據了解,愛奇藝在2012年初就已經啟動互聯網電視業務,正式成立互聯網事業部。2013年9月,愛奇藝與TCL聯合推出“TV+”,開始逐步實現“愛奇藝inside”戰略。同年10月,愛奇藝與創維合作推出超清盒子,將目標指向存量市場。“互聯網電視不應該是一場低價的革命,而應該是一場體驗的革命。”愛奇藝副總裁段永橋說。
2013年7月,阿里巴巴發布智能TV操作系統,并希望聯合彩電行業各方共同構建智能TV生態聯盟。9月,阿里巴巴與創維共同推出內置“阿里os系統”的智能電視。據了解,阿里巴巴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視頻內容及增值服務,還集成了電子商務及網絡支付功能。
最后一類的典型企業代表是聯想。作為互聯網巨頭,聯想在公司實力和制造研發方面都不可小覷。2012年初,聯想發布第一款智能電視IdeaTV。同年5月,聯想一口氣推出4款智能電視。2013年6月,聯想與京東商城達成戰略合作,并與夏普聯合推出多款新品。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陳旭東表示,未來聯想將為用戶帶來“軟件、硬件和云端服務”三位一體的最佳體驗,同時加大產品布局和渠道建設,更全面地覆蓋中國市場,力爭在3年內通過京東商城平臺,實現聯想智能電視100萬臺的銷售目標。
業內人士表示,正是這些互聯網“新軍”的加入,促使彩電行業加速已轉型。雖然“新彩電產業”比重在整個彩電行業規模中并不大,但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企業的融入已經或多或少地對彩電行業產生影響。
傳統電視廠商不甘示弱亦跨界
就在互聯網企業通過推出自有終端來侵占傳統電視業務的同時,傳統電視品牌也在通過推出內容提供、應用市場等服務進入互聯網領域。
以海信電視為例,能夠在去年電視產業的變革之年,依舊延續零售市場的第一的位置,與其去年開始大力推進的互聯網進程密不可分。
海信Vidaa智能電視就是傳統電視制造技術與互聯網思維結合的產物。這款推崇“極簡”操作的產品,在以挑剔注稱的北美市場一上市就獲得了巨大的關注。通過“四鍵直達”、“瀑布式設計”等功能,大大減少了用戶的操作,將人機交互上的智能和簡約發揮到最大,而這恰恰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互聯網產品思維。
此外,他們也在不斷的推出類似于海信云、視頻內容等互聯網周邊產品,甚至通過加強電視與其自有手機的聯系,在移動互聯網提前布局。
硬件已經不再是電視行業賺錢的唯一方式,平臺、內容、終端以及服務的結合會逐步的形成新的產業閉環,而在這條路上,傳統企業明顯走的比想象中要快。如果說互聯網企業的入侵喚醒了電視產業的互聯網思維,那么圍繞這個客廳最大的互聯網入口的戰爭才剛剛開始,未來彼此之間的跨界也將會在一個更多元化的環境下展開。
不論傳統與互聯網企業圍繞電視的戰爭如何,但它們之間的競爭共同推動了智能電視在國內的普及。根據中怡康數據顯示,2013年約五成彩電銷量來源于智能電視,增長率達到56.84%,遠遠高于8.66%的彩電整體年增長率。
從小米、樂視高調宣布進入智能電視領域開始,圍繞智能電視的傳播就越來越多,智能電視已經成為了春節彼此談論的熱門話題,由此可見智能電視給大眾普及做出的貢獻。根據奧維資訊的研究數據,2013年智能電視滲透率為37%,而到第四季度,這一數據已經達到50%以上。
而且從價格上來說,在小米、樂視延續其在手機上的低價切入策略的沖擊下,創維、TCL開始尋找互聯網企業合作,分別聯袂阿里和愛奇藝,推出掛互聯網LOGO的低價位產品,而海信也隨即調整了智能電視價格策略,智能電視產品的價格區間更具有了普適性,Vidaa32英寸也只賣2799元。這種價格的調整,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智能電視的普及。
實際上,當價格不再是決定用戶購買行為的最主要因素,產品體驗將會起到更大的作用。所以無論是互聯網企業的的終端,還是傳統硬件廠商推出的服務,整體都在推進國內電視行業的向前發展,而整個電視產業鏈也將會變得更加豐富。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