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昨日如期推出了電視2與它的首款平板。在我看來,這是小米品牌跳躍的一步,也是雷軍為小米構建智慧家庭的關鍵一步,小米的平臺化氣質已開始展露。
不過,中短期,我還只能給它一個
小米手機品牌已漸成氣候,產業鏈已有不錯的話語權,甚至形成了資本市場上的概念股。但是,一個只做手機的小米,是不會有真正未來的,它的效應很快會受到阻抑:
一、競爭激烈,本土智能手機未來兩年會飽和;兩日前,在中國調研后,摩根士丹利分析師Katy Huberty在投資報告中表示,需求下滑與供應商庫存升高是目前寫照。
IDC數據顯示,上季中國手機出貨增加37%;但中國官方指出,新機需求同期年減9%。
小米國際化還沒真正打開局面,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它必須先消除專利風險。如果全部讓渡,可能有損它的利潤;
呵呵,雷軍與董明珠的對賭,雖然是個噱頭,但他也得努力達到自己喊出的目標啊。
二、缺少更豐富的生態體系支撐?;谑謾C的小米,它的平臺化會很單薄,再過兩到三年就會見頂,小米必須盡快構建一種更具成長性的平臺服務;
三、小米必須對外展示更具想像的空間。這是業務訴求,也是小米整體估值需求。上市雖尚早,但雷軍必須面對,提前布局。
之前我寫過,小米路由器里,隱含著小米對于智慧家庭的長遠布局用意。我很看好它的動作,電視、平板的涉入,能讓它構建一個完整的體系。截至目前,它已推出手機、盒子、電視、路由器、平板。若以多屏終端看,僅PC端沒覆蓋,實際上平板可填補部分空間,其實我一點也不看好小米做筆記本。
盡管如此,中短期內,在智慧家庭層面,我還只能給小米一個中性評價。理由如下:
一、智慧家庭平臺,各產品線的消費
而且,這部分產品不但受宏觀環境影響深,也會受制于電信業基礎設施的普及。
二、智慧家庭必須有平臺支撐,小米的智慧家庭業務,現在還看不出核心的基點是什么。
許多人圍繞單一產品探討性能,我看到了小米手機與遙控器的融合。這是一個好動向。它能集中管控各條產品線。很多人認為電視是智慧家庭平臺的核心管控,我不覺得如此,因為,你的手指不可能在電視屏幕上操控,缺乏交互與用戶更多參與的普通遙控器,根本發揮不成作用。我認為,手機與遙控器之間,或者更具創新的獨立的操控平臺——也許不是遙控器的形態,會成為核心基點。
但是,現在小米的動作還只一種權宜之計。在看不到革新之前,我認為小米智慧家庭平臺還只是一個架子。
三、小米應用還缺少更多支撐。很多人認為,小米手機里應用很多,直接復制過來不行么?不是這么回事。平板還好,但是電視應用就不一樣,它更講究視頻化、家居化特征,還要符合用戶操作的習慣。手機里豐富的應用沒有多少款真正適合電視平臺的。
截至目前,互聯網電視的功能,仍集中在“看”的層次。所謂“玩”電視,“用”電視大部分都是造噱頭。由于開發電視類應用,以及商業化過程,要超出小米手機之外許多領域,短期小米電視,還只能以硬件形態賣賣,完善的服務還談不上。
剛才說到品牌擴張,沒展開。小米確實具有了品牌拓展的條件,可以適度相關多元,但是中短期內,智慧家庭還無法帶來硬件之外的利益前,小米的品牌也面臨透支。在營銷層面,我不希望它的產品線都像手機一樣沖刺,否則分散太多,不會有太大效應,還可能拖累手機業務。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