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韓國三星電子已中斷對OLED電視投資,此前制定的OLED面板量產計劃也已中止。
報道稱,三星中止OLED投資計劃的原因是,在韓國及美國推出的可彎曲OLED電視機因售價太高(一臺55吋三星OLED電視定價約1.5萬美元),銷售始終沒有太大起色。
報道同時稱,雖然三星仍會繼續研發OLED技術,但未來一段時間可能不會發布新的OLED電視機產品,三星計劃將重點轉向UHD(即我們常說的4K超高清)電視普及化戰略。
顯然,三星“中斷”OLED投資計劃不等于放棄OLED戰略,更不代表改變對OLED產業發展方向的判斷。
三星將UHD電視作為未來一段時間主推產品,是希望盡可能長延緩LED液晶電視生命周期,畢竟三星是LED液晶電視產業的最大受益者。而4K電視被認為是LED液晶時代“最后的輝煌”。
2013年以來,中國彩電企業普遍加大4K電視市場培育力度,都想在OLED時代到來之前最大限度攫取液晶電視最后“一桶金”。
另據中國網報道,此前力推ULED電視的海信,“五一”后將小批量試探性投放OLED電視,長虹也將于5月份起在北京等一線城市投放55吋OLED電視。康佳計劃于7月份批量上市OLED電視。
4月21日,創維已高調宣布規模上市OLED有機電視,55吋售價29999元。
面對OLED,三星患得患失
三星曾經是全球OLED電視產業化最堅定的推動者,而今其態度變化耐人尋味。
在三星看來,OLED是長在樹上的桃子,意味著明天;而LED液晶則是放在籃子里的桃子,是今天。在現實利益 和未來利益之間,三星難以做出決絕的選擇。
尤其在韓國、美國嘗試性銷售OLED業績并不理想,對三星信心是個不小的打擊,讓三星重新思考一個問題:OLED時代當真來了嗎?
如果OLED時代并未如預期那樣到來,那么三星辛苦推廣OLED豈非踩錯了鼓點?對于別的企業來說,踩不準OLED的鼓點只是一次試錯,對于三星來說則可能意味著既有市場的丟失——畢竟三星是全球液晶電視的老大。 在韓國、美國嘗試性投放讓三星得出一個結論:現在推廣OLED有點早。對于目前的三星來說,繼續把液晶電視市場做好比培育OLED市場更現實,這不代表三星要放棄OLED,而是說現在還不是最佳“窗口期”。
而且三星深知,OLED作為一款顛覆性產品,它要顛覆的正是LED液晶,而它自己恰恰是全球LED液晶的老大。既要建立OLED霸主地位,又不能損害LED液晶既得利益,這是一門平衡的藝術,必須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產業轉型期,最考驗一個企業決策者的智慧。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