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日元、歐元以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個接一個地呈現貶值趨勢之時,韓元卻在呈現強勢升值勢頭。就在上周的首爾外匯市場,韓元對美元匯率創下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高紀錄,引發韓國國內媒體的擔憂。
在韓元升值的背后是韓國出口產業亮麗的成績:2013年韓國經常項目順差超過700億美元,創下歷史之最。不過,自今年年初至今,韓元的升值和人民幣的貶值似乎已經讓韓國國內對韓中兩國產業競爭力有了新的警惕。
早在今年1月份,韓國央行就表示,日元的走弱會直接影響到韓國的一些產業,尤其是韓國的汽車、鋼鐵和機械行業,以機械行業最大。據韓聯社報道,本月8日,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發布了《韓中日出口競爭力比較》報告。在石化、鋼鐵、鋼鐵制品、機械、IT、汽車、造船、精密儀器等8個領域,韓國在IT、造船領域比中國具有競爭優勢,但在鋼鐵、鋼鐵制品、機械等領域中,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已經領先韓國。與韓國國內研究機構2013年的研究報告相比,在鋼鐵和機械領域,中國相對于韓國已經從“差距不斷縮小”到“超越”。
“與中國人相比,韓國人的危機意識一直都非常明顯,這就是兩個民族文化和性格的差異吧。”李偉(化名),一位LG化學中國區的員工評論道。
雖然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國內多數財經人士持有以下觀點:韓元對美元超過50%的貶值幅度造就了韓國大企業追趕日本企業的輝煌,但韓國公司的成就和風格對國內產業和科技領域的人士來說更多的是“榜樣”。
從半導體、汽車到核電站,韓國出口型產業的成功更是中國同行虛心研究和學習的案例。不過,韓國國內的危機意識也并非是謙虛的表現,事實上,韓國產業國際競爭力領域的“烏云”正在聚集。
據路透社報道,本月6日,韓國水利與核電公司(KHNP)表示已經關閉蔚珍核電站一號反應堆。目前,韓國一共建設有23個核反應堆,這已經是第5個停止運營的核反應堆。自2012年起,韓國在核電領域就接連爆出零部件在安全認證過程中存在隱患的“丑聞”。而在李明博總統時期,韓國公司曾一舉拿下阿聯酋高達50億美元的核電項目,核電有望成為繼半導體、造船、汽車和鋼鐵之后新的出口主力產業。“韓國品牌的汽車外觀看起來很吸引人,但真駕駛起來你就知道品質如何。應該承認,與歐美日系品牌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不止一位國內汽車行業媒體的同行表示過同樣的評價。
在比中國具有競爭優勢的IT和造船領域,還不如說就是由一家企業——三星在與中國產業競爭。作為一家企業,三星集團的營收規模占韓國GDP的20%,在2013年,三星集團旗下子公司的利潤中約有90%來自三星電子;三星電子的股票市值占韓國股市總市值的近15%,利潤甚至占到2013年韓國10大企業集團87家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的50%。而三星電子的多數利潤來自智能手機部門。正是這種脆弱性讓韓國國內不得不對三星電子對整個國民經濟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產生擔憂。
事實上,進入2014年的三星電子也正走在“十字路口”。尤其是5月份,會長李健熙的心臟健康問題真正成了關系韓國經濟前途的大事件。而李氏家族第三代可能將面臨的巨額遺產稅在傳媒界引起的關注也壓過了三星電子Tizen(泰澤)操作系統的發布。
“2011年韓國政府就公開推動三星和LG等大公司推出自己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但當時三星并沒有給予回應。三星現在推出Tizen,是福是禍,或許都是一個新的開端。”劉冬,一位國內IT業人士評論道。
“Tizen的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現在已經問世,既沒有聽說三星將為Tizen建立自己的應用生態系統,也沒有聽說Tizen就是兼容安卓。”劉冬表示道,“即使兼容安卓的應用,也未必就表明Tizen就是安卓的改進版。”
對于Tizen的未來,記者注意到,幾乎沒有IT業人士看好。“諾基亞從手機的王者掉下來;塞班的生態系統建立失敗;黑霉也承認生態系統失敗。很少有人知道,中國聯通這樣的運營商也曾推出過自己的操作系統,而且那還真不是拿安卓改的,編譯器是用C語言寫的。如果連運營商都建立不了自己的應用生態系統,更何況三星這樣以硬件見長的公司?”劉冬進一步評論道,軟件和硬件是兩種不同的文化。
從CPU、存儲到顯示屏,再到品牌智能手機,三星的垂直一體化將面臨來自美國、中國臺灣地區和大陸地區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競爭。在此之前,日本消費電子產業也曾經是類似的模式,但在軟件和應用領域,與諾基亞和黑霉一樣難擋美國文化風靡全球的競爭優勢。
“如果說全世界能做操作系統的有100人,50人在微軟,50人在谷歌,真不知道三星是怎么想的?”一位曾任職于微軟亞洲研究院的IT業人士評論,日本和臺灣企業的教訓都已經表明,亞洲專長于生產制造的企業文化難以在軟件這類需要文化特性和創造力的領域有所作為。
“如果你不把三星當作一家韓國公司就容易理解三星的成功了。愿意花大價錢從美日競爭對手處挖技術人才,經營人才也持國際化立場,強悍的經營風格,這都是已經國際化的三星的另一面。但韓國有可以支撐本國產業真正以創新獲得國際競爭力的土壤嗎?除了那些財閥,你聽說過韓國高科技中小企業成長為世界級大公司的故事嗎?”陸善明,一位臺灣IT業人士表示。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