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技術,沒有社會思想的新能源企業很難獲取持久的商業競爭力 ]
在市場上難分高低的時候,競爭者通常選擇法庭,在專利上錙銖必較,例如三星和蘋果。
自1474年的《威尼斯專利法例》開始,500多年過去,專利法權早已成為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圖騰之一。
6月12日,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宣布特斯拉推倒自己的專利墻,向所有的企業開放特斯拉電動車的專利。
塵埃落定之前,許多人都在問:這是思想還是策略?!
伊隆·馬斯克的理由
我們的都屬于你們(All Our Patent Are Belong To You)!在特斯拉的官方博客上,伊隆·馬斯克的公開信更像是一個新工業運動的宣言:“全球20億輛汽車,每年以一億輛的速度增長。領先的汽車公司許諾開發電動車,但卻占它們銷量的1%不到。何時才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量?如果特斯拉技術能夠幫助普及電動車,那么就讓它成為新能源汽車的加速器吧。電動車企業,我們不是競爭對手,汽車生產企業才是我們共同的競爭者。我們相信,企業技術領先靠的不是專利保護,而是吸引勤勉善為的工程師。開放專利,它讓特斯拉的地位更堅實!”
早在上世紀80年代,GNU和Linux開放源代碼軟件就推動IT行業的智慧共享運動。但是,在硬件生產領域,專利保護仍舊為每一家企業的競爭利器。
在汽車行業,除了1959年“沃爾沃”開放V形三點式安全帶專利外,每一家企業對自己的技術專利都嚴加看管,并視之為核心競爭能力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特斯拉的這一舉措也間接凸顯出傳統汽車大廠在電動車發展上的緩慢作為。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