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電紙書(電子書閱讀器)的出現,被稱為拯救了閱讀;時至今日,閱讀還在繼續,卻不知電紙書還能存活多久?
作為電紙書開創者的索尼就準備提前撤退了。日前,索尼宣布將正式關閉其電子書閱讀器業務,出售給加拿大電子閱讀器制造商Kobo公司,電子書商店ReaderStore也將被陸續關閉。
索尼電子書市場業務的關閉,除了其內容生態落后,業務難以為繼的原因外,另一方面也正說明了電紙書時代已經迎來了“新鮮期”后的“保質期”,估計離“過期”也不遠了。
“新鮮感”打開電子閱讀新時代
電紙書的的產生,無外乎是互聯網電子時代下的產物。當玩游戲有單獨的游戲機,聽歌有單獨的播放器,照相有單獨的數碼相機時,看電子書的單獨閱讀器自然應運而生。
2004年,索尼率先推出全球首款采用“e-ink”(電子墨水)顯示器的批量生產電子閱讀器,并于2006年9月在美國市場推出了索尼Reader。打著節能環保的口號,又緊抓無輻射、不傷眼睛的健康心理,續航超長,彰顯超前品位等都使得這個新鮮概念快速引起了一時的市場熱度。
2007年,亞馬遜也推出了第一代Kindle電子書閱讀器,隨后其它品牌陸續推出同類產品。既保留了電子閱讀的方便快捷,同時又可以擁有閱讀紙質書籍的真實體驗,“像看紙質書一樣來看電子書”的電紙書的推出無疑重新定義了閱讀。
這一階段,拿著紙質書籍閱讀的人是學究閱讀;拿手機或平板閱讀的人是文盲閱讀;好像只有拿個電紙書才能稱的上是專業的時尚閱讀。
其實不難理解,這就好比在諾基亞時代,iPhone忽然神一樣的出現般的雷同。正因為有了一個與眾不同的iPhone過渡,才逐漸開始了全屏智能的手機發展新方向。同樣道理,電紙書是電子書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是未來電子閱讀器發展的一個全新根基。
明天的明天,你還會用電紙書閱讀嗎?
戀愛的新鮮期過了就會迎來疲憊期,電紙書亦是如此。目前,世界市場占有率份額較大的電紙書品牌也就只有Sony、Kindle和漢王三家。索尼是趕了趟早集,卻在內容資源以及運營服務上提前落馬;漢王是在努力爭取國內很小一部分的市場空間,也僅僅就是一小部分而已;只有亞馬遜Kindle目前看來還在樂觀對待,可明顯的銷量也在逐年降低。
為何說電紙書難以繼續?首先,雖然電紙書閱讀起來的視力體驗已經趨同于紙質書籍,可永遠也不可能等于實體的書籍閱讀。那些真正熱愛讀書的人,如老人、學者和文藝青年等部分人群,他們要么喜歡去人少的地方安靜閱讀,要么喜歡去人多的地方交流閱讀,又或者是喜歡拿本圖書拍照閱讀,即便中間出于新鮮嘗試了電紙書,也只能是一個短暫的停留,他們最終依然無法舍棄紙質圖書獨有的閱讀習慣和樂趣享受。
其次,對于那些閱讀只是用來打發空閑時間的人群來講,即便電紙書是以精小輕便為出發點推出市場,可隨身隨地攜帶仍不可避免增加一份多余的空間和重量,尤其是在已經拿了手機、平板等生活工作必要的移動設備后,電紙書的可攜帶型就不是那么必然。當初的時尚閱讀熱情早已被拋諸腦后,這部分人最后還是寧愿選擇“文盲閱讀”方式。
當然,還有一部分特定的閱讀人群,選擇圖書有明確的指定范圍。電紙書的閱讀內容提供來自于商家自己的電子商城,即便圖書種類在盡力的隨時補充,更新速度也不可能和市場的發放速度同步;同時一些網絡小說也不會被電子商城收入其中,僅有一些經典作品在坐陣防守,這樣閱讀內容的選擇缺失也是電紙書不能持續的另外一個原因所在。
由此看來,電紙書閱讀沒有可持續性,不能真正從根本上實現人們對于閱讀的完美體驗,所以最終要么回歸原始閱讀,要么出現新的閱讀方式來取代電紙書閱讀。
39歲的周迅周公子結婚了,自己穿上了婚紗向全世界宣布“我嫁了”,從李亞鵬到李大齊經歷過分分合合的她告訴我們,戀愛不會消失,最后會有婚姻來維持;同樣,我也想說,閱讀不會消失,因為文化是社會的不可或缺:一杯清茶,一本圖書,一個世紀。
至于電紙書還能否撐過一個世紀?我不知道。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