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城戶教授正在為了實現發光效率達到200lm/W的有機EL元件而開展研發。在為幾項關鍵技術設定的目標中,目前尤其重視的是降低元件的驅動電壓。
降低驅動電壓意味著降低材料界面上的損耗。另外,低電壓驅動對應用于可穿戴終端等也至關重要。城戶表示:“希望通過降低電壓,實現干電池驅動有機EL發光”。
在低于帶隙的驅動電壓下發光
降低驅動電壓的關鍵是優化元件結構,尤其是要優化陰極材料及電子注入層(EIL)材料。最近,城戶研究組通過這些優化,大幅降低了有機EL元件的驅動電壓,使有機EL元件在低于發光材料帶隙的微小電壓下也能發光。比如,采用發光波長為523nm、帶隙為2.38eV的發光材料制成的有機EL元件可在1.97V的驅動電壓下發光(亮度為1cd/m2時)。有人指出這種現象不符合理論,而城戶教授毫不介意,表示“理論是用來解釋新現象的”。
關于這種驅動電壓比帶隙低也能發光的現象,與城戶教授一同領導研究室的山形大學有機電子研究中心研究生院理工學研究科的助教笹部久宏表示,“現在有人提出了這樣一種假設:隨著電荷在元件中的界面上的累積,電荷中形成了能量分布(玻爾茲曼分布),其中高能量電荷為發光作出了貢獻”。
利用“全涂布”技術制作多層有機EL元件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