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對于顯示領域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大陸半導體顯示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生產地。然而,“缺芯少屏”仍舊是我國電子產業大而不強的根源。
物理學獎得主赤崎勇、天野弘和中村修二的主要貢獻是發明了高效藍色發光二極管(LED),而LED是當下和未來平板顯示的主流背光技術。錯失了化學獎的美國華裔化學家鄧青云則是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之父”。顯示技術和產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大陸半導體顯示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生產地。然而,“缺芯少屏”仍舊是我國電子產業大而不強的根源。當我國的顯示產業已達贏利拐點之時,下一步的方向又在哪里?
從大到強
“如何進一步提升技術和應用創新力,實現從大到強的跨越,是中國大陸顯示產業下一個十年的主要課題。”在10月14日~15日舉行的中國·北京2014國際顯示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理事長、京東方集團董事長王東升如是表示。
他認為,在其人生中,至今為止發生的最大一件事莫過于互聯網的出現和普及。而作為互聯網信息呈現的方式和載體,顯示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是這一時代的重要推動力量。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應用向各個領域不斷滲透,對顯示產品性能提升和顯示技術快速進步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顯示產品市場應用拓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前景。這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顯示產業看亞洲,亞洲未來在中國。”從2003年起步至今,中國大陸的顯示產業已日益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顯示市場和產業集聚地之一。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開始,中國大陸地區的產能短短三年時間增長近3倍。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刁石京透露,2013年我國顯示產業規模已達1070億元,同比增長44.6%,在全球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1.2%。今年1~8月,我國顯示領域骨干企業銷售收入達360億元,實現利潤20億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告訴筆者,2014年中國大陸是世界顯示產業唯一保持不斷成長的地區。預計到2015年,我國大陸的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FT-LCD)產能將超過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占據世界第二位,其中最適合生產電視屏的8.5代生產線的產能將位居世界第一。“可以說,我國的平板顯示技術產業發展,風景這邊獨好。”
不過,雖然近年來我國顯示產業有了長足發展,但距離顯示強國的目標還相距甚遠。京東方集團首席戰略市場官張濤告訴記者,以2013年為例,我國全年液晶面板整體自給率僅為25%,液晶面板仍是國內四大宗進口商品之一,金額近500億美元,僅次于石油、芯片和鐵礦石。民族面板產業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采訪中,歐陽鐘燦也強調,我國的液晶顯示產業雖已達到贏利拐點,但產業發展面臨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即可持續發展與質量發展的問題。目前我國的平板顯示事業仍處于爬坡階段。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