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幾家公司研發成果的累積下,2004年加拿大皇后大學HumanMediaLab(人類媒體實驗室)開始進行PaperWindows開發計劃, 并于2007年公布有機人類界面(OrganicUI;OUI)新名詞,用以形容操控非平面/非剛性顯示技術的電腦產品,此名詞亦被納入ACM(電腦協 會)的期刊內。
該實驗室于2010年與ASUFDC合作,開發出PaperPhone——全球首支電子紙顯示的手機,透過手勢來操控。該實驗室亦與 PaperLogic及Intel合作,在CES2013發表可撓式PC與多屏幕電子紙平板電腦原型機PaperTab;隨后4月再加碼發表 MorePhone——世界第一支可撓智能原型手機,可透過觸控或彎曲屏幕的方式來操控電腦。
其他可撓電子紙技術研發部份:友達在2009年曾發表其與SiPix(達意科技,2012年已并入元太科技)合作的可撓電子紙技術;LG也在 2010年展出其19英寸可撓式E-Paper原型產品;而Sony則是在2014年發表13英寸電子報紙(采EInkMobius技術)。
OLED搭配塑材曲面顯示大進化
在移動裝置大量采用FlexiblePCB(軟式印刷電路板)時,也有廠商嘗試以塑膠代替TFT的玻璃,讓既有的TFTLCD、OLED也具備可撓特性,成為2005年之后各科技大廠競相投資的顯示面板技術,正式產品在2010年之后才陸續上市。
2011年Nokia展示其Kinetic可撓式OLED面板以及概念手機,可透過彎曲的幅度來控制手機,但未正式量產。隨后在SID2014展與 SEL(半導體能源研究所)和AFD(AdvancedFilmDevice)公司展示其可雙折、三折的5.9英寸手機OLED顯示面板,分辨率達 1280x720,249ppi。
該產品采用特殊面板制造技術,在彩色濾光片、OLED和TFT面板層之間夾入密封劑和可彎曲底層基板,使其彎折時最短半徑達2mm、4mm,并可承受10萬次折疊。雖然產品比兩大韓系面板廠還晚到,但據悉蘋果將可能采用其技術,應用在穿戴式產品上(如iWatch)。
Sony早在2005年便與理研(RIKEN)合作,投入可撓式顯示技術的研發。自2007年推出世界首部OLED TV之后,其在2010年展示其 4.1英寸可卷曲式的以OTFT驅動之OLED顯示面板,隨后2012年展示9.9英寸OLED可撓式面板,具960x540,111ppi分辨率。曲面顯示 技術練兵成熟之后,便在IFA2013展出世界首部65英寸曲面LED電視,搭配自家Triluminos原色顯示技術,呈現出更逼真的畫質。但手機則尚未有曲面屏幕的推出計劃。
三星(Samsung)取得OLED技術后,其ContourDisplay曲面玻璃屏幕于2010年首度出現在與Google合作的NexusS 曲面 手機上,采4英寸SuperAMOLED平面面板,配置曲面玻璃來達成。隨后三星于CES2011首度發表了真正可撓式AMOLED4.5英寸面板。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