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拜總體經濟復蘇、資通訊技術演進之賜,導致與智能設備、穿戴式產品、物聯網相關之新應用,接續應運而生,連帶促使半導體暨面板產業蓬勃興盛;但展望未來,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臺灣高科技產業欲維系領先地位,仍有諸多考驗亟待克服。
綜觀近年產業動態,這波由行動設備發難,后續由穿戴式設備、物聯網接力上演的嶄新應用風潮,帶出了強勁市場需求,不僅使得全球3C產品供應鏈活絡暢旺,亦為半導體暨面板產業鋪陳一片榮景。
據統計,2014年臺灣半導體產業產值攀升至新臺幣2.02兆元,不僅穩居全球第二,其年增率高達12%,亦優于5.3%的全球成長率;這些傲視群倫的佳績,與智慧聯網、行動應用服務浪潮之崛起,實有莫大關聯。
然而隨著“餅”愈來愈大,也讓市場競爭一觸即發,尤其大陸政府大力扶植國內電子廠商,轉以當地零組件為采購重心,以致“紅色供應鏈”實力壯大,迫使全球高科技制造產業漸由過往“非臺不可”慣性,步入列強合縱連橫的新局;這股情勢演變,對于臺灣半導體暨面板產業,是一記不小震撼彈。
展望今后,半導體暨面板產業的難題尚不僅止于此!舉凡如何改善廠房帶來的環境沖擊,藉由改善過程逐步建立綠色競爭力,乃至于利用新技術實現更高建廠或擴廠的搭建效率,以建筑生命周期角度善加運用資源;種種課題,皆將牽動生產效率、產品品質及企業競爭力之浮沈,亦需嚴肅以對。
有鑒于此,在電力及自動化領域服務長達一世紀,并已在臺深耕26年的ABB,邀集臺積電、成功大學等產學界龍頭代表,于日前舉辦“2014半導體暨面板產業小聚”,期盼為各界分享其實戰經驗與趨勢分析。值得一提的,ABB為求聚焦,故而從產業的“競爭力”構圖中,拆解并萃取出“永續節能”、“區域共榮”、“先進制造”等三大關鍵元素,列為產業小聚的焦點議題。
ABB臺灣總經理丁家儀表示,根據近期研究報告,在2014年第3季,全球智能手機產量已突破3億臺,而個中的晶片、面板或機殼等關鍵元件,多取材自臺灣產業的智慧結晶,使臺灣半導體暨面板產業得以躋身國際供應鏈并扮演要角。
但伴隨產業界競爭態勢愈趨激烈,輔以節能減碳議題持續延燒,可以預見,同為用水用電大戶的半導體暨面板產業,一方面需設法應付列強步步進逼,二方面又需在擴大產能的過程中,思考如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各項壓力紛至沓來,未來考驗勢必不輕,因此ABB舉辦產業小聚,并以永續共榮、先進制造為議題主軸,道理便在于此。
透過先進制造 蓄積強大綠色力量
在2013年,臺灣半導體產業藉由2兆元產值,同時創造了9,288億元附加價值(企業盈余+勞動報酬+折舊),占臺灣GDP的6.4%,預期2014年不論在產值或附加價值,都可望創新高。
但在一片榮景背后,仍夾雜若干令人憂心的因子,以2013年而論,半導體產業共耗用132億度電力,占臺灣工業總用電量10%、全年總用電量5.4%,而用水量占全臺工業總用水量之2%,排碳量占臺灣一年總排放量的0.5%,顯見半導體產業雖對于臺灣GDP貢獻甚高,但亦是單位能耗頗高的產業,持續節能與節水是本產業的責任。
臺積電向來高度重視節能減碳,不但積極推動綠色制造、提供綠色產品(例如制程微縮,28奈米產品耗用量僅55奈米之1/3)、建立綠色供應鏈,也開設免費節能課程,向外界分享經驗,藉以履行綠色社會責任。
許芳銘強調,追求能源效率最佳化,對于企業已非“Nice to Have”、而是重責大任,因此臺積電不僅借助DOE2/eQUEST專業軟體,對旗下建筑物進行能源模擬,更透過節能監控設備、節能電氣設備的導入,輔以應用綠色能源,因而節省可觀電力;除節能外,其全公司平均制程用水回收率高于86.5%,又如氨氮廢水、顯影液(含TMAH)也積極進行處理與回收。臺積電整而言在于節水、減廢成效卓著。
根據WSC 2013年統計,臺灣產出每平方晶圓之用電度數為1.04,優于南韓的1.13、美國的1.71,顯示臺灣生產單位晶圓之用電績效甚高,堪稱全球半導體產業節能模范生。惟許芳銘認為,半導體產業致力追求節能,其意義絕不限于自身營運成本的削減,更在于協助其他產業邁向節能,無論資料中心、家庭用電或智慧電網,都高度仰賴半導體技術而落實節能,終至創利于全民。
妙用3D BIM 提升高科技廠房競爭力
高慶揚說,舉凡一個彎頭、一節管路,皆可視為一個個模型,集結不同模型即可拼湊出3D圖,倘若業主能善用相關參數,即可望推展相對成熟的BIM應用。
迄至目前,包括臺積電、聯電、英特爾或三星等大型半導體廠,以及工程顧問公司、公共工程業者、協力廠商,都已投入BIM應用,另包括臺大土木系、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中興工程顧問、亞新工程顧問、世曦工程顧問及互助營造等,都已先后成立BIM Center,甚至SEMI Taiwan的高科技廠房設施委員會還特地成立“FIM”工作推動小組,結合相關的產學單位研究此議題。
論及BIM應用價值,首先在于具備立體化呈現效果,讓使用者看圖猶如親臨現場,易于解構現場物件的交叉重疊關系,其次可呈現2D圖無法顯示的內容,并有助于滿足特殊場合或工法之施作需求;假設一座管路密布的半導體廠區,藉由3D BIM輔助,即可迅速為新設機臺精準規劃管線路徑。
著眼于此,經濟部以科專計畫型式,委由產學界力量挖掘BIM/FIM應用潛力,期望藉由3D CAD模型導入BIM概念,一路推進到4D境界的智慧排程(可縮短建廠時程),5D境界的自動產出料表,以及6D境界的碰撞檢查,終至到達“ND Applications”愿景,一舉滿足高科技廠房的全生命周期管控需求,范圍涵蓋業主需求端、規劃設計、施工控管、營運監控維護,甚至擴及Phase Out、Recycle等用途。
高慶揚剖析,BIM/FIM現已實現的具體成效,則包含自動套圖,可預防數千點以上的管線干涉沖突,易于控制真空管管路彎曲角度,有效預留雷射光束(Laser Beam)路徑,以及自動產生料表。若就長遠來看,高科技產業可善用BIM/FIM,形塑“虛擬建廠”利基,針對擴廠、建廠或維護等事項,預先進行可行性設計,藉此降低變更設計成本、縮短現場施工時程,驅使整體建廠成本的下探。
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具備“3D轉成ISO圖”、“管損管流計算”、“管材管路溫度變形預估”、“電纜架自動布線,自動編號”、“電力系統單復線圖制圖套件”以及“地下電力電纜管溝及人孔的布置”等專用軟體。展望未來,包括“自動造價成本分析”、“AMC氣流分析”、“自動為震動分析”、“虛擬建廠”乃至于“可掌握改變史歷管理用的變更管理”等等功能皆是BIM/FIM可能的發展方向。
善盡廠房水資源整合 優化環境績效
值得一提的,耗水與耗電兩者關聯度頗高,如同在美國加州,19%電力使用在于供應水,而在中國大陸,95.6%電力要靠水來產生,顯見節水重要性不亞于節能,而產業界欲落實節水,關鍵策略即是“設計用水少的產品和系統”,譬如透過制程最佳化、節水設施,或廢水管路分配最佳化,以節約用水及減少排放廢水。
張行道認為,現今科學園區針對廠房用水所列4個績效評估指標,包括制程回收率(>85%)、全廠回收率(>70%)、全廠排放率(<70%)、排放廢水水質,并不足以了解整體用水或環境績效,建議可參酌并結合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RI)訂定之5個企業CSR水環境指標,包含EN8“總用水量”、EN9“因取水而嚴重影響的水源”、EN10“回收與再利用水量比率及體積”、EN21“排放水質及目的地之廢污水量”,及EN25“水域及棲息地受廢污水及逕流嚴重影響情況”,俾使績效架構更趨完善。
企業思考環境績效,實應針對水資源整合議題,廣泛納入暴雨管理、廠房用水、再生水,建立水資源整合架構,發展水資源指標,評估廠房整合用水績效。
至于具體做法,則可先依水平衡圖了解廠房用水、回收、消耗、排放,再參考半導體相關協會標準及園區規定,藉此建立架構與指標,詳加分析用水端水源、廢水流向、分配比例及重要水質項目,妥善評估廠房整體水量、水質、水回收績效。
永續共榮,先進制造大步向前
更重要的,半導體暨面板產業皆服務共同的終端客戶群,也都不脫“美國設計、亞太生產、大陸組裝、全球銷售”的全球專業分工布局模式,亦需持續擴大資本支出,競逐次世代先進制程。
為此,ABB勾勒永續節能、區域共榮、先進制造等三條軸心議題,針對3個不同環節,盡管各自存在“今日的挑戰”,但也同時擁有“明日的機會”,比方說,企業為克服永續節能挑戰,縱然需設法引進降低環境負面沖擊的技術解決方案,但亦可積極以節能技術,作為企業永續競爭力的全面思考。
另外,隨著終端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固然迫使企業需尋求少量多樣的彈性生產模式,然一旦借助智慧工廠與3C產品的自動化組裝應用,便可從中建立工業4.0概念所需智能,有效串起人、物、服務的三角關系,產生更大應用綜效。
舉例來說,ABB曾于2011年期間協助位在南科的觸控面板廠,借助單一資訊平臺,監控無塵室、機電配管系統與廠區電力系統,乃至準確監控特殊氣體供應、化學藥劑供應、超純水與廢水處理…等等各個次系統,由監控點自動回饋資訊,減少人員出入危險區域機會,大幅提高人員安全性。
論及下一步自動化的愿景與方向,顧純元則援引福特T型車生產流程,闡述離散自動化生產之重要性,意即藉由零組件標準化與模組化,及拆解既有人工工序,重新設計成為從機器生產來思考的組裝流程;換言之,高科技制造產業將面臨人機協同工作時代之降臨,ABB已為此推出YuMi雙臂機器人,作為實現人機協同互動工作的新一代技術方案。
充實技術能量 為耐力競賽取勝之道
野口達也預期,臺灣半導體產值可望在未來攀升至全球第一,但在維持領先地位的過程中,仍將面對莫大挑戰,如同早年日本亦曾位居龍頭,但現今則優勢不再,其由盛而衰的歷程,頗值得臺灣半導體產業借鏡,避免重蹈覆轍。
環顧半導體產業,未來最值得留意的技術趨勢,野口達也則看好物聯網(IoT),只因其可幫助業主連結工廠內外物與服務,驅使產品設計、生產制造直到配送運輸,全面走向自動化,終至牽動整體價值鏈的巨大變革,后勢不容小覷。另外,ABB因應本次產業小聚,特別選定產業發燒議題,悉心規劃與之高度相關的六大技術主題,并舉行產業面對面交流講座。
此系列講座主題,包含了“電力設備的全產品生命周期預知保養服務”,闡明如何規劃預保時程、進廠維修保養時程等配套措施,佐以遠端監控與即時排除風險的技術方案,確保電力設備之長期恒常運行;“低壓隔離開關于高科技廠房的應用”,分析比較低壓隔離開關與空氣斷路器之間的差異與應用場合,力求將意外災害帶來的損失減至最低;“半導體水質與氣體分析的革新技術”,介紹ABB之于此議題的新選擇、技術規格、導入配套與產業應用實績,并在現場展示酸鹼氧化還原分析儀、Aztec系列矽土檢測分析儀。
其余3個技術主題,依序為“氣體絕緣開關部分放電線上監測系統”,針對ABB客制化設計的超高頻部分放電監測系統(PDM),分享其技術資訊與應用之道,以協助用戶避免因絕緣能力衰退而釀成意外災害,確保運轉中電力設備的可靠度與安全;“高科技廠房的最佳電力保全-不斷電系統”,闡述如何善用模組化UPS,便于依廠房空間、用電需求進行彈性擴充升級,并坐收維修簡便、安裝容易等效果;“實現IEC61850核心價值的變電站自動化控制系統”,分析IEC61850標準對傳統變電站系統架構的影響,并藉由ABB MicroSCADA電力監控系統應用案例的鋪陳,闡述如何克服相關技術挑戰、獲致應用效益。
總括而論,ABB企盼透過產學界菁英的交流激蕩,針對永續節能、區域共榮、先進制造等三大議題抽絲剝繭,厘清產業大步向前的方向指引,期使臺灣高科技業能昂然因應大陸“紅色供應鏈”等強大競爭外力,時時掌握致勝先機。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