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韓急了!智能機市占遭大陸超車,面板業(yè)是下一個?;
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制造商崛起,南韓業(yè)者競爭力節(jié)節(jié)敗退!最新統(tǒng)計顯示,大陸廠商的全球合并市占率在今(2014)年第2季以些微的差距,擊敗了南韓對手。
朝鮮日報9日報導,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The Federation of Korean Industries, FKI)發(fā)表統(tǒng)計報告指出,大陸九家智慧機業(yè)者(包括華為、聯想集團與小米)今年Q2的全球合并市占率為31.3%,而三星電子、LG電子的合并市占率則僅30.1%。
FKI指出,大陸早就在汽車、石化以及造船領域超越南韓,智慧機又成為另一項被大陸趕過的產業(yè)。
根據報導,大陸去年總計生產了1,876萬噸的乙烯,而南韓僅生產了836萬噸。乙烯的產量是用來衡量一國石化業(yè)在全球排行的指標。
FKI一名發(fā)言人指出,南韓面板業(yè)過去五年來,銷售額年成長率平均僅5.6%,遠低于大陸的29%,預期這個產業(yè)很有可能也會遭到大陸超越。
中韓早在2012年5月就開始進行自由貿易協(xié)定(FTA)協(xié)商。美聯社11月10日報導,南韓金融研究院經濟學家Jee Mansoo指出,協(xié)商初期韓方預期鋼鐵業(yè)等產業(yè)將受惠于FTA、但現在情況已有所轉變,因為中國廠商已顯著提升品質。
英國金融時報11月10日則報導,野村證券經濟學家Kwon Young-sun指出,中韓FTA可望在2015年上半年簽定、2016年生效。他說,過去經驗顯示,FTA的好處需要一段時間才會顯現出來,但競爭力較差產業(yè)就業(yè)機會流失的負面效應則是會率先浮上臺面。精實新聞
2.兩岸LTPS競擴產 加劇手機面板市場競爭;
兩岸主要面板廠,規(guī)劃未來二年陸續(xù)新建LTPS產線,集中在5.5與6代線產能擴充。TrendForce旗下光電事業(yè)處WitsView資深研究經理范博毓表示,整體LTPS產能面積將由2013年的580萬米平方,一路擴展至2016年的1170萬米平方,產能面積將呈倍增走勢。
中小尺寸產品需求熱度不減,加上手機規(guī)格持續(xù)提升的帶動下,擁有LTPS產能就等于搶下未來中高階手機市場的入場券,吸引更多面板廠競相投入LTPS產能的投資,競逐中高階產品的開發(fā)。
范博毓表示,LTPS產品生產難度更高,需要花更多時間在良率的提升。LTPS產線在量產后,取決于面板廠技術水準的高低,需要花費半年至三個季度的時間提升良率,意味新增產能實際在市場發(fā)酵的時間有可能會遞延。但小尺寸手機市場在2014年的競爭已趨于白熱化階段,強調高CP值的中階手機大量問世,開始壓縮小尺寸面板的獲利空間,勢必會對投資LTPS的后進廠商造成一定的壓力。
以主要的中高階手機面板供應商來觀察,日系供應商日本顯示器依然在LTPS全球產能有30%以上的市占率,除穩(wěn)定供給蘋果外,勢必要尋找其他出海口去化龐大的產能。日本顯示器擁有技術能力的領先優(yōu)勢,結合旗下臺灣顯示器的銷售管道,近年已逐漸在中國市場打開能見度。但中國手機市場競爭激烈,也讓日本顯示器不得不采取積極的降價策略,除了以先進者優(yōu)勢試圖搶占更多的中高階市場占有率外,也一舉拉開與后進者的差距。 2015年韓系供應商三星顯示器在自家高階手機需求放緩的影響下,勢必開始積極外賣AMOLED手機面板;同時在a-Si制程的持續(xù)演進下,部分面板廠也會嘗試挑戰(zhàn)ppi 400以上的a-Si(非晶矽制程)-Full HD機種;再加上日本顯示器積極的降價策略的帶動,WitsView預期2015年小尺寸手機面板市場的競爭將更趨激烈,HD機種有可能將面臨損益保衛(wèi)戰(zhàn),而FHD機種的獲利空間則將大幅壓縮。經濟日報
3.中小尺寸產品 利潤大減;
大尺寸面板面臨景氣轉空疑慮之余,中小尺寸面板已開始反映市場供過于求的問題,尤其全球面板廠持續(xù)投資低溫多晶矽(LTPS)廠,加上競爭激烈,導致智能手機面板價格續(xù)跌,侵蝕面板廠中小尺寸產品獲利。
至于計算機用的面板,筆電面板先前已進入淡季,價格下滑,監(jiān)視器面板11月也加入價格下跌行列。WitsView資深研究經理范博毓表示,全球LTPS產能面積將由2013年的580萬平方米,擴展至2016年的1,170萬平方米,產能面積膨脹逾兩倍。經濟日報
4.產能恐過剩 面板明年空襲警報;
面板專業(yè)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副總裁謝勤益昨(9)日表示,大陸電視品牌廠為避免出現虧損,下調2015年出貨目標,對面板拉貨下滑,加上友達及群創(chuàng)等面板廠紛紛擴產,使得供給增加,恐導致明年整體面板產業(yè)再度面臨景氣反轉向下、產能過剩的問題。
謝勤益昨天發(fā)布報告,為明年的面板景氣率先示警。他舉例,32寸電視面板自3月來已漲25%,但電視機價格因年底旺季促銷,殺到非常低,導致許多電視品牌廠在今年第4季將出現嚴重虧損。
他研判,電視面板一直漲,電視機價格卻不斷下降的情況,不可能持續(xù)下去。
據悉,包括TCL、海爾、海信、創(chuàng)維等大陸電視品牌廠,不堪「賣愈多、虧愈多」,已下修明年出貨目標,開始減少采購面板。
另一方面,友達、群創(chuàng)、三星與樂金顯示器(LGD)等面板廠正全面擴增產能,導致明年面板供給持續(xù)增加,更加深產能過剩的疑慮,導致景氣反轉。經濟日報
5.12月國際市場液晶面板價格趨勢;
對于液晶電視來說,面板決定著整機的很大一部分成本,因此從面板的價格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一些電視整機的價格趨勢走向。近期,知名的市調機構 NPDDisplay Search公布了12月最新國際市場面板價格走勢情況。根據公布的數據顯示,從32英寸-50英寸液晶電視面板,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在Display Search公布的12月液晶面板價中,我們可以看到,32英寸小屏面板漲至94美元,相比8月19日87美元的價格,總漲幅達到了7美元之多,折合人民幣約為43元。除了32英寸面板之外,我們看到40英寸、42英寸以及48英寸面板也出現了1美元的小幅上漲。相比之下,50英寸液晶面板上漲了2美元,從8月19日的204美元漲至如今的209美元。
從價格變化中不難看出,32英寸小屏電視由于需求量下降,很多面板廠商紛紛減產,因此就造成了面板價格的持續(xù)上漲。而大屏液晶電視面板從今年上半年以來,一直呈現出小幅攀升的狀態(tài)。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面板廠商雖然漲價,但是電視廠商還在自我消化漲價成本,因此市場中大屏電視的價格還是繼續(xù)走低,并沒有出現漲價的情況。不過隨著圣誕節(jié)等歐美購物季的來臨,勢必加大液晶電視的銷量,因此不排除面板繼續(xù)漲價的可能。中華液晶網
6.低溫多晶矽面板 產能成長快;
研調機構WitsView資深研究經理范博毓表示,全球低溫多晶矽面板產能,將由2013年的580萬平方公尺,擴展至2016年的1170萬平方公尺,產能面積成長2倍以上。
范博毓指出,2015至2016年,主要面板廠陸續(xù)規(guī)劃新增低溫多晶矽(LTPS)產線,集中在5.5與6代線產能的擴充。
他說,由于中小尺寸產品需求熱度不減,加上手機規(guī)格持續(xù)提升,擁有低溫多晶矽產能,就等于搶下未來中高階手機市場的入場券,吸引更多面板廠競相投入。
低溫多晶矽面板生產難度高,范博毓強調,需要花更多時間在良率的提升,在生產線量產后,良率取決于面板廠技術水準的高低;需花費半年至3個季度的時間提升良率,新增產能實際發(fā)酵時間可能遞延。
不過,小尺寸手機市場在今年的競爭,已趨于白熱化階段,強調高效益的中階手機大量問世,開始壓縮小尺寸面板的獲利空間,勢必會對投資低溫多晶矽面板后進廠商造成一定壓力。
他分析,以目前主要的中高階手機面板供應商觀察,日系供應商日本顯示器依然在LTPS全球產能有30%以上的市占率。除穩(wěn)定供給蘋果,勢必要尋找其他出海口,去化龐大的產能。
日本顯示器公司(JDI)擁有技術能力的領先優(yōu)勢,結合旗下臺灣顯示器的銷售管道,近年已逐漸在中國大陸市場打開能見度。
中國大陸手機市場競爭激烈,讓日本顯示器公司不得不采取積極的降價策略。除以先進者優(yōu)勢試圖搶占更多的中高階市占率,也一舉拉開與后進者差距。
另外,2015年韓系供應商三星顯示器,在自家高階手機需求放緩的影響下,勢必開始積極外賣主動有機發(fā)光二極體(AMOLED)手機面板。
在非晶矽制程(a-Si)制程持續(xù)演進下,部分面板廠也會嘗試挑戰(zhàn)400每寸畫素以上,非晶矽制程全高清(Full HD)機種
7. OLED TV價格問題有解?日本新技術可將面板成本砍半
價格過于昂貴一直是OLED電視無法普及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此也讓LG等韓廠傳出將改弦易轍,改擁抱量子點科技、將推出量子點電視。但OLED電視價格過高的問題有解了!日本已研發(fā)出新技術,可將OLED面板的制造成本大砍至現行的一半水準。
日經新聞9日報導,日本山形大學時任靜士教授等人已試作出僅需更少電流(只要現行約2/3電流)、但亮度可達現行產品2倍的OLED面板,且該款OLED面板因使用印刷技術、故制造成本可壓低至現行產品的一半左右水準。
報導指出,目前的OLED面板主要使用在智慧手機等小尺寸用途,惟藉由上述新技術抑制制造成本,就讓人期待可將OLED面板廣泛應用于大尺寸電視、戶外廣告等用途。
據報導,上述OLED面板試作品為邊長10cm的正方形產品,厚度僅0.25mm,而據時任靜士領導的研發(fā)團隊指出,其厚度有望進一步縮減至0.1mm,且做成50吋面板時,其厚度可縮減至現行主流的液晶面板的1/5以下水準、重量可縮減至1/10以下水準。報導指出,上述新技術預計于2020年結束前實用化,且將利用其低成本、輕、亮等特色,搶攻市場。
LG是當前最積極主打OLED電視的廠商。聯昌證券 (CIMB)分析師Lee Do-hoon說,OLED不需要背光模組,理論上良率提升后,價格應該會比LCD更便宜,但是目前產量和良率仍然偏低。
LG財務長Jung Do-hyun 10月29日表示,將采取量子點和OLED的雙軌策略。分析師認為,這暗示OLED需要更多時間降價,才能成為市場主流。三星也在30日表示,量子點是考慮選項之一。
路透社10月30日報導,量子點電視畫質佳,技術較為單純,價格遠比OLED更有競爭力。業(yè)界分析師說,55吋量子點電視的價格比現行液晶電視貴上 30-35%。相較之下,OLED電視價格則是一般電視的5倍,LG最近推出的65吋OLED電視,要價高達1,200萬韓圜(11,350美元)。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yè)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