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品貿易技術性協商16日在北京登場,由臺灣經濟部國貿局長楊珍妮對話國家商務部臺港澳司司長陳星;由于大陸和韓國FTA即將簽署生效,此次協商重點特別針對臺韓高度競爭的面板等產業,全力爭取到面板能超過韓國待遇。
九合一大選后,被視為兩岸關系觀察指標的兩岸貨貿技術性協商登場。
此次貨貿有可能成為選后大陸對臺經貿政策的風向球,官員分析指出,一是大陸方面可能緊縮對臺“讓利”;另一則是大陸為了顯示對臺工作的誠意,可能再度加碼“讓利”,如果此次貨貿技術性磋商大有斬獲,則為后者。如此,年底前可能進行第10輪正式談判。
爭取讓利 必有苦戰
由于適逢信息科技協定擴大談判(ITA 2)在日前破局,肇因中國大陸在ITA 2堅持不開放面板免關稅,換言之,陸方極度重視面板,爭取面板降稅,勢必有翻苦戰。
不過,這次ITA 2談判,陸方堅拒面板列入免稅清單,據臺灣方面獲悉信息,陸韓FTA,陸方也未全面開放面板免稅,而是同意韓國出口到大陸面板,10年內關稅逐年降至零。由于韓國是臺灣面板在大陸市場的最大競爭者,且韓國并已于大陸建置8.5代面板廠,但臺灣目前仍要課征5%的關稅,若無法爭取至少比照韓國市場開放水平,則臺灣面板產業將很慘。
拼5年內面板零關稅
臺灣經貿官員不諱言,與大陸洽談貨貿時,爭取比照陸韓FTA待遇是底線,但臺灣方面將爭取更好條件。據悉臺灣方面將力拼5年內面板降到零關稅。
另外,第9輪談判時,陸方對我遲遲不愿開放其它830多項大陸農產品進口頗有微詞;官員透露,這次除了4大產業的談判之外,恐怕也不得不面對敏感工業產品議題挑戰。
據了解,目前臺灣對大陸進口貨品,仍采管制,根據統計還有高達2500項農工貨品未開放大陸進口,占總貨品開放比例僅77%,與目前陸韓FTA達成協議,關稅互免項目至少在90%以上水平,差距甚大,如果要達到低標85%水平,除了馬政府保證不開放的農產品項目外,也就是說至少還要有800項以上的工業產品要同意開放進口。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