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數據調研公司Gartner公布的數據,在2014年第四季度的十大手機品牌排名中,TCL通訊以2380萬臺的海外季度出貨量位居第四,而華為僅以2140萬臺的海外出貨量位居第六,小米、聯想和中興的出貨量則分別為1860萬臺、1710萬臺和1360萬臺。
從數據來看,TCL通訊在海外出貨量方面不僅完全超越華為,而且更是將小米、聯想和中興等廠商斬落馬下。特別在新品推進、5G技術布局和產品創新方面,TCL通訊更是拉開了與這些廠商的競爭差距。
主攻海外市場,新策略初見成效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發布《2014中國好手機年度報告》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4中國好手機年度報告》報告來看,“中國手機市場2014年的累積出貨量達到4.52億部,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3.54億部,占手機總出貨量的78.3%。在4G TD-LTE手機中,國產品牌的占比達到76.2%。”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TCL通訊避開了國內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局面,轉而劍走偏鋒發力海外市場,這種避敵鋒芒培育第三市場的方式,使得TCL通訊在海外出貨量方面有了保障。
這樣的策略效應也體現在一加、聯想身上。
一加在品牌成立之初,就確定了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兼而顧之的打法,只不過一加作為一個新興的品牌,無論在資本、渠道還是在營銷方面,都無法同時在兩個市場開戰。面對手機市場,一加最終選取國內市場為主、海外市場為輔的兩頭并進策略。不過一加雖然策略正確,但一加的進攻力度卻遠不及市場預期,從今天的表現來看,一加的局面也僅僅只是打進了國際市場而已,遠遠不及統領國際市場預期目標。
聯想擁有巨大的品牌優勢,并且完全有機會通過收購摩托后實現海外布局。但遺憾的是,并購摩托并未為聯想帶來實質性的市場先機,而聯想本身的品牌優勢也并未為聯想海外市場布局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在2014年的海外出貨量數據中,聯想的成績遠遠落敗于TCL通訊。
華為擁有先天的技術與專利優勢,并且在品牌、渠道方面也堪為卓越,但華為手機作為華為系統下面的一個業務分支,并不足以享有華為的全部資源和研發優勢。雖然華為榮耀系列手機在2014年的銷量成績也堪為不錯,但同樣無暇在大陸和外海同時進擊,也使得華為錯過了2014年發力海外市場的良好機遇。
小米的主力戰場是國內市場,海外領域并不是其擅長和專供領域;中興作為老牌通訊廠商,其在創新與產品體驗方面的乏力,也使得其自身無法兼顧海外市場。其他二三線品牌手機在同樣缺乏技術、產品和營銷等資源優勢的情況下,止步海外市場也因此成為不得已的選擇。
正是在其他廠商相繼失衡和力道不夠的情況下,TCL通訊依托天時、地利因素發力海外市場,有效地避開無謂的國內本土市場競爭,因此全方面斬獲2014中國手機海外出貨總量第一的成績。
發力產品體驗,創新方式終獲認可
TCL通訊在世界移動通訊大會上一經亮相即得到熱烈反響,其中IDOL 3更是因為設計和硬件性能斬獲Pick MWC 2015、BEST of MWC 2015等諸多獎項。在這個產品陣線上,4.7吋屏幕和5.5吋屏幕的設計顧及了大多數消費者的使用需求,而JBL揚聲器和Clari-Fi音效技術,以及雙前置揚聲器也讓這款手機在音色上有更突出的表現。和國內其他通訊產品相比,TCL通訊的產品更兼顧體驗與技術融合的方式,而并非單一堆砌硬件。
除了手機之外,TCL通訊還在產品創新方面不斷推陳出新,此前剛剛推出的智能手表ALCATEL ONETOUCH WATCH擁有多種款式選擇,同時可通過藍牙或NFC功能適配鏈接Android和iOS兩大操作系統。除此之外,ALCATEL ONETOUCH WATCH的防塵防水以及高續航時間,也使得其自身的市場關注度和競爭力更勝其他品牌。
通過產品創新樹立更好的品牌形象,為消費者在產品與市場選擇方面有據可依,這對于TCL通訊的海外出貨量而言意味著更便利的市場擴展優勢,從2015年1、2月份的出貨量數據來看,TCL通訊這種發力產品體驗的策略已經初具成效。
布局5G,長遠戰略驅動未來
另一方面,TCL通訊目前已經與Sequans Communications達成合作,共同發起設立5G移動通訊技術研究實驗室,這種舉措的意義在于,通過長足戰略發展TCL通訊的技術與市場競爭優勢之后,TCL通訊有望在未來取得更大成績,特別是在時間上占據先發優勢,可讓TCL通訊的5G通訊領域更加領先其他競爭對手。
這些因素,都使得TCL的競爭和發展具備巨大的潛力。
雖然華為、聯想、中興等在這期間也非常努力并且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財力,但這些友商們能否在海外市場與TCL通訊再來一戰,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