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國電子新聞(ETNews)的報導,濟州大學教授崔勁賢研究團隊(AMM研究室)與Pems日前宣布,利用電液動力學(EHD)印刷技術成功開發出寬度3微米(μm)級的面板電極修復技術。利用該技術可將OLED顯示器的良率提升到100%。
崔勁賢表示,現在OLED面板的良率最高到70%左右,而該團隊開發的技術可用來修復剩余的30%產品,等于能將OLED面板生產良率拉高到100%。
EHD印刷為噴墨印刷的一種,屬于納米與微米級圖形印刷技術。比傳統噴墨更利于呈現微細的線條圖案,并能使用聚合物系列的多種材料,不受既有定量排出與微細圖形制作技術的限制為其優點。
面板制程中的電極修復階段,是將斷掉的電極圖案重新連接的技術。因為可對電極圖案的缺陷部分進行局部修復,對于生產面板而言是高附加價值的技術。尤其面板業界一直對于40吋以上大尺寸與高性能面板的電極圖案良率低落感到相當苦惱,這項新技術的開發不啻是一項好消息。
兩大面板領域TFT液晶顯示器(LCD),與OLED的制作都必須經過修復制程。TFT LCD面板會在TFT數組制程、彩色濾光片制程與Cell制程的最后階段,實施圖案檢測與不良圖案修復。OLED面板則是在Cell階段與零件已組裝完成的模塊階段進行修復。而在面板尺寸小于5吋的情況下,將低良率的模塊直接廢棄,會比修復的成本更低。但是對5吋以上面板而言,修復則比廢棄更符合成本,對修復的需求也更高。
OLED面板必須使用寬度5微米以下,肉眼不能辨識的微細電極,因此這次濟州大學與Pems共同開發的3微米以下電極修復技術,未來有望應用于OLED面板制程。
崔勁賢表示,利用非接觸式印刷制程來修復寬度3微米以下電極的技術,在南韓及全球都屬于首創。除了能在定溫定壓環境中建構印刷設備,初期投資費用也低,制程前后完全不會產生有害物質,因此也屬于綠色環保的制程技術。
據悉,此一技術由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主管的2014年技術力支持事業補助開發,將由Pems負責商用化。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