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板廠商的崛起,以及國內高世代液晶面板線和AMOLED面板生產線的陸續投產、產能爬升,給日系面板企業帶來了競爭壓力。
在中小面板業務領域,由日立(HITACHI)、索尼(SONY)、東芝(TOSHIBA)聯合組建的日本顯示器公司(JDI)傳出最新消息,計劃以深圳為中心基地拓展中國華南智能手機市場客戶。
由于華為、魅族、中興等都是華南地區的品牌大廠,此外還有TCL、康佳、格力等家電企業也都在做智能手機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日本顯示器公司雖然技術成分角度而言是三大日企合作建立,但是背后是日本政府的官民基金,也就是日本產業革新機構的出資。
JDI公司去年才在日本上市,產業革新機構的持股比例是35.58%,索尼、東芝和日立的持股比例分別是1.78%、1.78%和0.92%。
在JDI的2015年4~6月份財報中,該公司描述稱,由于大客戶以及來自中國客戶的銷售增長,使得公司銷售額同比增長97%至2461億日元,營業利潤22億日元。
要知道,在2014年4-6月份,JDI銷售額只有1252億日元,而且營業虧損127億日元。由此可見,中國市場是JDI覬覦的一塊肥肉。根據財報,JDI給中國智能手機廠商提供的面板,60%以上是FULL-HD分辨率產品,大概10%是WQHD分辨率產品。
當前,影響中小液晶面板的因素,一個是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售增長的放緩,二是智能手機廠商間的格局和市場份額變化,三是中國和中國臺灣廠商的LTPS生產線開出,預計競爭強度還會擴大。
無獨有偶,面板巨頭夏普也把目光投向了以深圳為中心的華南客戶市場。今年10月初,夏普在深圳建立了一家液晶面板和電子零部件銷售子公司,主要為深圳為中心的華南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和家電廠商提供面板銷售服務。
日本顯示器公司銷售額80%來自智能手機面板銷售,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等中國廠商相繼宣布中小面板推進計劃,2016年后將陸續進行QHD級別的面板量產化。三星電子手握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三星顯示器也計劃向中國供應數以千萬級的面板產能。
為了提升優勢,同樣是在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的促合下,JOLED公司,也就是由日本顯示器、索尼和松下聯合建立的,主攻中小OLED有機面板領域的合資企業,計劃在2016年完成10~30英寸的中型可彎曲OLED有機面板試驗品開發,并預計采用印刷方式,于2020年前后進行大規模量產,產品方向主要供應車載設備、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等。
因此,不僅在OLED有機電視領域,各家面板廠商競爭如火如荼。在已經大規模普及的OLED有機手機面板領域,中日韓三國企業也在進行激烈的話語權角逐。
根據國際市場調查機構IHS Technology的數據,2015年,全球可彎曲(Flexible)OLED有機面板的市場規模約6000萬枚,2016年超過8000萬枚,到2020年預計將達到12000萬枚,5年翻一番。
一個是JDI(日本顯示器)公司,一個是JOLED公司,一個是夏普公司,這三個分別代表了日企在中小液晶、大型液晶和中小型OLED有機面板領域的尖端技術廠商。除了夏普外,其他兩個現在都是日本政府基金出資設立。
因此,在面臨中國和日本廠商的激烈競爭下,韓國的LGDisplay公司也呼吁首爾方面給予韓國面板廠商政策支持,以保障韓企在世界面板領域的領先優勢。
除了前段時間熱傳的LGD放開OLED專利消息外,該國面板協會機構也呼吁LGD和三星顯示器公司聯合起來做大韓國的OLED產業鏈。因為目前三星顯示器是最大的中小OLED有機面板廠,LGD是最大的大尺寸OLED有機面板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