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旗下面板大廠群創6月股東會將改選董監事,由于董事長段行建可能退休,傳出總經理王志超接任董座呼聲高。王志超現為鴻海發展面板應用的K次集團主導人,若接下群創董座,未來可望集結鴻海集團內資源,衝刺面板布局。
鴻海集團近期面板相關布局主導人選逐步浮現,外界預期,鴻海副總裁戴正吳若能進入夏普董事會,搭配王志超出任群創董座,未來鴻海集團面板「臺日連線」陣容底定,有望促使群創與夏普在研發與生產的密切合作,開啟鴻海集團眼球革命的新時代。
對于王志超是否接任董事長,群創昨(21)日表示,段行建之前已表示,個人生涯規劃將在第2季初明朗,目前不對此回應。
業界認為,夏普將在本周四(25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宣布是否接受鴻海6,500億日圓的紓困計畫,若夏普接受鴻海提案,則鴻海集團在顯示器產業,將會開啟群創與夏普的雙軌經營制。
IHS顯示器資深總監謝勤益表示,夏普在高階的低溫多晶硅(LTPS)面板技術與品牌及出海口具有優勢,群創的長處則是在中低階的非晶硅(a-Si)產能與技術,雙方正好優勢互補。
同時,善于研發的夏普,與專注量產的群創,兩者正好分工,加上群創第1季位在高雄路竹的六代LTPS廠正要量產,鴻海在大陸的兩座LTPS廠也規劃2018年初量產,夏普正好可以縮短鴻海集團在LTPS的學習曲線,帶動群創快速進入LTPS的量產。
2015年9月,鴻海改派戴正吳進入群創董事會,引發外界聯想,戴正吳可能在今年6月群創董監改選后,接任群創董事長一職,由于戴正吳是鴻海「眼球計畫」重要推手,在鴻海任職近30年,被外界認為,是接任群創董事長的合適人選。
路透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夏普董事會計劃最快25日投票,以決定接受鴻海或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的紓困提案。
他,專業經理人 法說挑大梁
群創總經理王志超是臺灣面板業的資深專業經理人,他是清大材料工程研究所碩士,早在1990年代,就開始從事平面顯示器產業生涯。
1990年聯電轉投資的聯友光電成立,群創董事長段行建為當時的聯友總經理,并在1994年量產臺灣第一座TFT LCD面板廠,王志超當時就是擔任聯友的副廠長。2001年,達碁與聯友合併成友達,王志超轉往奇美集團任職,并在2009年出任奇美電總經理。
由于段行建與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是屬于同一世代,也到了屆齡退休之際,加上段行建完成群創、奇美電與統寶光電三合一合併案的艱難工程,并成功帶領群創走出面板慘業的陰霾,在他功成身退之后,外界認為,將會把群創董座的重責大任,交棒年輕的資深專業經理人。
王志超除了在去年底陪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一起接待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參訪鴻海集團,近幾年的群創法說會,也多是由王志超挑大梁,可以看出王志超代表群創公開露面的次數愈來愈多,加上王志超在顯示器產業的經歷很深,因此成為群創董事長的熱門人選。
六代廠震傷 大面板恐吃緊
群創南科廠區在206南臺強震中受創,迄今尚未公布實際受損狀況。IHS顯示器資深總監謝勤益昨(21)日透露,群創受創的五代廠復原狀況良好,另一座受創的六代廠預估仍有三分之一仍未完全修復,預估要3月初才能復原。
謝勤益分析,由于群創南科受創廠區尚未完全恢復運作,加上南韓三星的製程轉換不順,將使得39.5吋與40吋電視面板更吃緊。三星、LG、創維及TCL等電視品牌,擔心群創的39.5吋面板缺貨,紛紛至群創要貨,加上40吋面板也有點缺,在心理因素下,使得品牌廠商近期紛紛擴大下單採購39.5及40吋面板。
針對南科受創廠區復工進度,群創昨日表示,要等到今天上班日,才能看到工廠復原報告進度。群創總經理王志超親自坐鎮南科,親自緊盯工廠復原狀況。
謝勤益說,群創五代廠問題不大,主要受損是六代廠,其中前段的黃光製程已經沒什麼問題,主要是中段的灌液晶製程,這部分的機臺受到影響,預估還有三分之一未修復。
謝勤益指出,三星的40吋電視面板,因為由0.5mm的玻璃轉換到0.4mm玻璃的製程,目前轉換不順,導致40吋面板也有一點供應不及,預期要到3月初,群創六代廠恢復生產后,39.5吋缺貨的狀況才會改善。至于群創交給大陸廠商代工的39.5吋面板,也將在3月初試產。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