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27日公布年度科技創新獎得主,臺灣工研院以“多用途軟性電子基板技術”,即軟性顯示器特殊材料技術擊敗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近600件參賽作品,拿下整體最高榮譽的金牌獎。工研院表示,這項技術的突破,可讓臺灣在軟性顯示器方面躍居全球領先地位。
創意來自于春卷皮制作
《華爾街日報》27日早在網站上發布得獎名單,網站指出,工研院使用特殊材料,成功研發出高品質顯示器,可以彎曲和凹折,因此摘下最大獎。
技術關鍵在于,工研院靠著自行研發的特殊材料「離形層」,突破了國際上遭遇的瓶頸,成功將塑膠面板完整從基板上取下。
工研院一位發言人說,離形層的創意來自于對春卷皮制作過程的觀察。春卷皮是臺灣一種薄得像紙一樣的烙餅,可以在很高的溫度下從烤盤上揭下來。
面板將更輕更薄
業界希望盡量縮小面板厚度,因此想出以塑膠取代玻璃當做面板材料,因為玻璃變薄會破,塑膠不會,還可凹折。
工研院指出,使用「多用途軟性電子基板技術」就能以塑膠取代玻璃成為面板材料,未來可催生如紙張般輕巧可卷折的電子書、平板電腦、電視與大型看板等裝置。
軟性可折疊顯示器具有多個方面的優點:它比玻璃顯示器更輕,這樣就可以制造更大但又不是太重的電子書閱讀器、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軟性顯示器還可以用在一些新潁的應用當中,比如可以彎曲或卷筒、像紙張一樣便攜的互動報紙。
工研院影像顯示科技中心組長李正中博士表示,臺灣面板廠商目前緊追國際對手,但未來通過這項革命性技術,可望在軟性顯示器方面超越對手。
年內發布新產品
李正中很驚訝2010年能一舉奪下最大獎。他表示,工研院能夠突破,是因為擁有影像顯示、材料化工與設備等跨領域的150位專家投入,歷經數年終獲成果。他指出,材料的組成與涂抹方式,都具有獨特性,就是機密的關鍵技術。
他強調,“這個技術對臺灣產業太重要了”,工研院將靠這項技術,協助島內面板廠商創造新產品與機會,擺脫低毛利局面。
工研院曾展示過一張用這種工藝制成的薄膜顯示器樣品,并已把這項技術授權給顯示器生產商臺灣友達光電使用。工研院一位發言人說,首款使用這項技術的產品是一種用于電子書閱讀器的軟性顯示器,計劃于年內發布。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