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的 LCD 屏幕依靠緊密排列的液晶分子發生電化學反應才產生紅黃藍三種顏色不同,OLED 屏幕內部的有機分子本身就能發三色光。
因此,這種屏幕不需要額外的背光光源,整個顯示模組厚度更薄,即便有一定程度的物理彎曲也可以正常顯示內容。
屏幕子像素示意 | 來自 Nativedigital
在部分高端手機上,OLED 屏幕已經開始陸續取代 LCD。包括蘋果的 Apple Watch 也采用這種屏幕。
三星一直是 OLED 顯示技術的支持者,旗下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產品一直采用 AMOLED 屏幕,而 AMOLED 是 OLED 技術一個重要的分支。
此前還有傳言稱,蘋果可能也要在 2018 年面世的 iPhone 上采用 OLED 屏幕。
不過,在電視等大尺寸顯示設備上,OLED 卻因為缺乏穩定和高效的藍光有機分子,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LG OLED 電視產品
在大規模生產這種屏幕時,廠商需要花費相當大的精力來篩選足夠優秀的藍光有機分子。這個過程通常耗時耗力,客觀上也增加了 OLED 屏幕的成本。
好消息是,哈佛大學的化學家 Alán Aspuru-Guzik 帶領團隊與 MIT 機器學習研究小組合作,發明了一種復雜的算法。
這種預測性算法可以通過模擬測試的方式計算出一定量的有機發光分子所能發出的顏色和亮度,還能估算每個分子在未來 12 小時內是否足夠有活力。
根據這些數據,機器學習算法可以為 OLED 屏幕中的有機分子繪制顯示性能圖譜,從而將遴選出來的最優秀的那一部分材料送上生產線,進入封裝量產環節。
Alán Aspuru-Guzik 教授說,這些分子就像運動員,機器學習算法的主要作用就是篩選出那些三項全能型分子。它們在藍光發射效率、穩定性和能耗控制等方面均優于目前的行業標準。
目前來看,我們尚不知曉這種技術是否會用在未來 OLED 版 iPhone 身上,但可以確定的是,三星先進技術研究所資助了這項研究。
來源:好奇心日報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