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上半年日本寫真對外宣布,為應對蘋果下一代OLED顯示屏的觸摸屏需求,將擴大現有的雙層ITO FILM觸摸屏sensor傳感器產能后,外界一直十分不解蘋果為什么會回歸這種GFF外掛式觸控技術的方式。
因為在蘋果當年為了削薄觸控顯示模組厚度,把本已經很優秀的G+G DITO觸摸屏在手機應用上給放棄,轉為in-cell觸控顯示屏后,再采用光學性能比G+G DITO觸摸屏差得多的G+F SITO+FSITO觸摸屏,怎么說也感覺像是一種退步,因為蘋果要采用的這種僅存于中國低端手機市場上的觸摸屏光學效果,甚至還比不上iPad上采用的G+F DITO觸摸屏。
但現在的狀況就是如此,蘋果還是回歸了GFF外掛式觸摸屏技術。據上游設備商稱,為了保證日本寫真的產能穩定性,蘋果還導入了中國大陸歐菲光為新的iPad G+F DITO觸摸屏合格供應商,以防止蘋果手機訂單沖擊下,日本寫真iPad G+F DITO觸摸屏sensor傳感器的產能供應緊缺。
據接近歐菲光的設備供應商表示,目前歐菲光為蘋果準備的新產線,已經差不多完成了所有R to R F DITO觸摸屏sensor傳感器的設備調試,正在全線試車蘋果給出的工藝流程,磨合自己的生產參數。
另外,為了確保明年首次在蘋果手機上那么大規模的應用OLED顯示屏,整個供應鏈不會出現因產品品質和產能出現的災難性意外,蘋果也在測試歐菲光的壓力觸控傳感器樣品,也是為了防止蘋果手機OLED全貼合訂單沖擊下,TPK宸鴻壓力觸控傳感器產能供應不上來。
不但如此,在后段的iPad全貼合模組組裝上,蘋果基于上、下游供應鏈廠商配合的考慮,以及TPK宸鴻和GIS業成在承接了貼合OLED觸控顯示屏模組加工業務后,蘋果同樣為避免它們前期產能與良率爬坡時間段的過渡期內,會在全貼合產能安排上與iPad全貼合訂單發生時間沖突,也已經預備好了把部分TPK宸鴻手上的iPad全貼合訂單,會在合適的時間點轉交由上游供應商藍思來完成。而藍思很早以前就已經在TPK宸鴻的幫助下,完全掌握了這一部分技術。
有消息人士對手機報在線透露,蘋果為了明年的供應鏈變更與波動,在整個觸控顯示模組上,至少預備了25%以上的額外成本增加耗損,并且還準備了多種的供應鏈應急調整方案。
至于三星都已經成功量產了內嵌觸控技術的柔性OLED顯示屏,而且在三星NOTE 7的機型上,也已經證明了它觸控顯示效果十分出色,為什么蘋果仍然還是選用了GFF結構的觸摸屏?據韓國的OLED上游供應鏈企業表示,三星剛開始為蘋果準備柔性OLED顯示屏的產能有限,如果再加入內嵌觸控功能,那么對三星現有蘋果OLED顯示屏產線的產能和良率,都會有所降低,這是三星和蘋果都不愿看到的。
因為之前三星Note7采用的名為“Y-OCTA”的顯示屏觸控技術,在生產工藝流程上改變了以往三星YOUM柔性面板觸控層中加入薄膜型觸摸傳感器的做法,將觸控層直接集成到顯示面板中,以此節約成本,降低觸控屏的厚度。但這樣一來,也增加了OLED顯示屏的工序加工流程,降低了效率與良率。
另外,Note7上使用的這英“Y-OCTA”的顯示屏觸控技術還支持三星自己獨有的s-Pen技術,以及其它自定義的一些觸控手勢功能,三星希望能用這些獨特的技術,來保持三星自己手機終端產品的優秀用戶體驗,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從接近三星的供應鏈企業那了解到,三星明年將要發布的新年力作S8,同樣采用了Note7上使用的Y-OCTA技術,而且還將集成支持活體識別的光學指紋傳感器,無需在3D蓋板保護玻璃上開工,極大的降低了3D蓋板保護玻璃的生產難度,看來三星為了加快S8的產能釋放,也是做足了功夫。三星的S8系列機型被行業認為是三星為了消除NOTE7電池事故影響的最大法寶,因此在本來就已經功能十分前衛的NOTE7基礎上,又增加了眾多的新功能。
回來蘋果在下一代機型上采用GFF觸控技術上,蘋果也同樣是為了保持自己在觸控技術上的優勢能繼續延續下去。蘋果切入智能手機領域的最大功臣之一,就是采用了先進的電容觸控技術來替代按鍵,因此蘋果除了自己訂制了獨立的觸控驅動芯片外,還開發出了自己專有的觸控算法。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從觸控順滑與觸控穩定性兩方面的操作體驗上,還沒有競爭對手能追平蘋果。實際上,除了強大的硬件運算、完善的系統與應用軟件等客觀優勢外,蘋果在顯示、觸控、音頻等主觀體驗方面,其客戶體驗優勢也讓行業難以超越。
或許這也是蘋果寧愿犧牲部分顯示觸控模組在光學上的硬件性能,通過軟件來修正和改善OLED的顯示效果,跟三星不愿與蘋果分享其獨有的觸控技術一樣,也不愿與三星分享蘋果自己獨有的觸控技術。
不過盡管蘋果在手機柔性OLED應用上力挺了GFF觸摸屏,但其手機LCD硬屏應用上仍然還是其原來成熟的in-cell內嵌式觸控顯示屏,而且未來三到五年內,配備這個技術觸控顯示屏的機型,還會在蘋果未來發布的手機與平板上長期存在。
至于蘋果什么時候會把觸控技術也整合進OLED顯示屏里面,業界一致認為其技術上的障礙并不存在,唯一需要考量的,還是未來這幾條為蘋果準備的OLED顯示屏產線,真正量產后的技術成熟程度和產能效率。
從蘋果在觸控顯示模組上的產能布局動作上來看,巨大的出貨量其管控整個供應鏈帶來了的極大挑戰,如果沒有產能穩定且質量過關的零部件供應商,再加上不斷引進培養新的替補供應商,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對蘋果都極有可能造成極大的威脅。
而蘋果的這些供應鏈管控經驗,也十分值得2017年希望進入億部出貨俱樂部的幾家中國國產品牌借鑒。如果說管控一個千萬級出貨量的供應鏈,僅僅是采購成本管理就能勝任的話,那么管控一個億級出貨量的供應鏈,就需要十分專業的制造技術團隊與原材料風險控制團隊了。
畢竟千萬級的東西,你可以用采購價格來哄搶產能;如果是億級以上的單品采購,很多問題短時間內完全沒辦法用錢來解決,有些產能的布局至少要提前幾年以上才行。這對越來越有快消品趁勢的手機行業來說,面對漫長的產業鏈,供應鏈管理成了很多品牌最大的火藥桶,隨時有把整個品牌都完全炸掉的可能 ,前不久的NOTE7就是很好案例 。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