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的CES展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目前量子點和OLED兩大陣營打得難解難分,兩類技術都有各自的忠實支持者,但從市場份額等全方面的綜合對比來看,量子點陣營的風頭要更勝一籌。而近期被各大電視企業看好的激光電視技術,也逐漸開始分割市場。盡管三大陣營間的競爭屬于技術競爭的范疇,但彩電作為大眾消費品,消費者受益與否才是判定技術風向的最大準繩。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對于中國彩電企業來說,從2016年開始就已經是開啟了一輪全球化競爭的新大幕。接下來對于所有企業來說,誰能搶奪大屏、高端的市場話語權,誰就能把握未來競爭的主動權。”
量子點技術獲得市場認可
2016年,OLED顯示技術、量子點顯示技術和激光顯示技術的應用逐漸成熟和完善。2017年以這些技術為基礎,全球電視品牌將逐漸分化為三大陣營。三大陣營分別為以創維、LG為代表的OLED陣營;以TCL、三星為代表的量子點陣營和以長虹ChiQ為代表的4K激光電視陣營。
業界人士表示,從技術的掌控來看,創維、TCL分別掌握供應鏈的優勢,在競爭格局中處于上風,但以三星、LG為代表的韓廠在通過屏幕、處理器等各個領域的核心技術,保持對國內電視廠商的競爭優勢。
在量子點技術方面,除了三星對量子點全產業鏈的布局,量子點陣營的優勢還在于電視業巨頭的接連入局。在全球市場,三星是毫無疑問的彩電品牌領導者,而在中國市場TCL也早早就推出了第一臺量子點電視。在技術抉擇的十字路口,兩大品牌不約而同地看好量子點,加之夏普、海信、長虹等國內品牌紛紛落子量子點,推出自家旗艦產品,量子點陣營可謂如日中天。
據NPD Display Search的數據顯示,全球量子點材料的市場需求將從2015年的不足250萬平米增長到2020年的近2500萬平米,年均復合增速超過50%。顯示技術的發展方向不僅是廠商的抉擇,更是市場選擇的結果,量子點電視的亮眼市場表現正說明其在消費者中的接受度和認知度更高。
OLED陣營逐漸壯大 技術仍需時間檢驗
在OLED陣營,早前創維攜手京東方、華為海思聯合打造中國首臺自主研發的OLED電視。這次在CES上創維則憑著功能各異的OLED、AR電視、Android TV、Cast TV及智慧家庭展廳為參觀者帶來一浪接一浪的科技洗禮。在OLED技術布局上贏盡先機的創維,用30多臺首次曝光新品S9-I組成OLED矩陣,成為全場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在2017 CES上,索尼終于不再固守液晶領域而轉投OLED,并拿出了2017年的旗艦產品——XBR-A1E Bravia 4
K OLED電視,這讓OLED陣營除了LG、創維和康佳外,又多了一支重要力量。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