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對于「軟性制品」的期待急速擴大,而針對「軟性」需求采用的3項技術焦點:有機EL(OLED)、量子點(QD)、MicroLED,都有可能在未來達到面板制品的軟性曲面化,然而在技術面及生產上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一旦革新技術誕生,也將成為未來面板產業的分岐點。
三建產業信息舉辦一系列的日本技術講座,預計2月底邀請日本專家北原洋明來臺灣開辦講座。內容將從LCD轉換OLED的背景及產業動向,帶到邁向2020年代「曲面化OLED」顯示器技術及展望,提供臺灣業界先進作為今后顯示器商業戰略的情報與訊息。以下預告講座內容,節錄北原洋明2/24簡報手稿。
QD在2013年正式進入LCD應用,對促進產業成長備受期待,最大特征在于色域,能超越OLED的鮮明度,而切換OLED的QLED(Quantum-dotLightEmittingDiode)也正在開發中。量子點分別有On-Chip、On-edge、On-Surface這3種制程,再依據Display尺寸不同大小,其制程需求的QD材料需要量。
▲不同量子點制程的材料需要量。(Source:三建產業信息)
MicroLED具有高亮度及高對比度之LCD與OLED雙方的優點,假若能和QD組合,有機會制造出廣色域顯示器。現階段許多企業與研究所正積極開發MicroLED各種技術與構造,在MicroLED實用化之前,市場上已經推出小間距LED(smallpitchLED),這些LED顯示器依照主動式矩陣驅動,和LCD與OLED形成完全不同的概念,是一種可能徹底改變顯示器技術及產業供應鏈的破壞性技術。
▲國際大廠Sony、Leti、ITRI、Luxvue(Apple并購),在未來MicroLED量產化的可能性比較。(Source:三建產業信息)
全球顯示面板,主要出口國家,韓國、臺灣、中國、日本,2016年第1-3季度總出貨面積約130億平方米,較去年同期約增長6%,臺灣、中國顯示面板出貨面積,僅相差1.8萬平方米(<1%)。
▲2016年第1~3季度全球顯示面板出貨狀況。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