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東旭光電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江西理工大學決定在碳納米材料領域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基礎上,共同投資設立控股子公司“東旭-江理碳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開展碳納米材料在柔性可折疊鋰離子電池及其它應用領域的研發、產業化、市場經營、項目投資。
東旭光電與江西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協議
東旭光電副總經理王忠輝表示,此次合作項目通過布局碳納米材料技術及其在柔性電池、電池輕量化等領域應用,將與公司已有倍率型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及柔性顯示材料、未來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形成協同效應。
公告顯示,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2,200萬元人民幣,其中東旭光電以貨幣出資1,200萬元人民幣,占注冊資本的54.5%;江西理工大學以技術出資1,000萬元人民幣,占注冊資本的45.5%。
同時雙方擬在江西理工大學建立“東旭-江理先進碳材料技術研究院”,作為雙方在碳納米新技術研究領域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平臺。
資料顯示,碳納米管是由若干層碳原子卷曲而成的籠狀“纖維”,內部中空碳納米管是由石墨片卷起來的直徑只有幾納米的微管,也可由不同直徑的微管同軸地套構在一起形成管束。
從本質上看,碳納米管和石墨烯都屬于石墨類材料,只是碳原子的排列組合不同,形成了螺旋狀的碳納米管和片狀的石墨烯,所以它們都具備石墨的一些相同特性,也各有所長。
事實上,納米技術研究與石墨烯一樣同屬國家重點鼓勵的研究方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在“發展重點(六)前沿新材料” 中明確提出,加強納米技術研究,重點突破納米材料及制品的制備與應用關鍵技術,積極推進納米材料研究應用。
據了解,江西理工大學吳子平課題組推出的大尺寸碳納米宏觀膜(CMF)具有完美的一維管式結構、高強度、低密度、優良導熱導電等特性,同時具有較好的柔性,能夠進行各種復雜操作(如彎曲、拉伸、折疊、裁剪等)而不破壞其本身。
目前,基于CMF已實現在可折疊鋰離子電池、電磁屏蔽、柔性線纜型鋰離子電池、碳納米繩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面積為60 cm*60 cm柔性碳納米管宏觀膜(CMF)
“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了面積為60 cm*60 cm柔性碳納米管宏觀膜(CMF)的半自動化、小批量制備。”吳子平教授表示,基于柔性CMF開發出的可折疊電池改變了傳統電池的存在形式,拓展了鋰離子電池的應用場景,同時柔性CMF在傳統電池中的應用可顯著降低電池重量、提高電池容量。
他補充表示,在相同的電化學體系設計下,和傳統電池相比,江西理工大學的柔性電池具有較高的放電比容量、能量密度及保持率,特別是能量密度提升了30~80%,極大的增加了產品的續航能力,且組裝1000mAh全電池總重不及現有可折疊LIB的一半。
日前,課題組已利用制備的可折疊電池在智能手環上進行了應用示范,容量達到現有容量的3倍以上,若再通過電極的涂覆層及面積的進一步增加,容量有望上升到現有的10倍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吳子平課題組目推出的可折疊電池在可穿戴產品上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而且蘋果、Samsung、LG和華為等國內外巨頭都在高度關注這個領域的發展。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2015年全球柔性電池市場規模為6960萬美元,預計未來五年全球柔性電池復合年增長率高達46.6%,2022年全球柔性電池市場規模將達9.584億美元。預計2018年,我國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也將達284.6億元。
“東旭光電投資的項目并不是孤立的,很多項目表面上看起來好像缺乏關聯,但事實上每個項目都有其內在的產業投資邏輯,而且各個項目之間以及項目與公司既有產業之間都具有很強的產業協同性。”王忠輝說到。
他進一步向記者介紹道,東旭光電托管公司在“王者熊貓”蓋板玻璃的柔性化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360度彎曲,石墨烯柔性屏也是公司重點布局和研發的方向,發展可折疊電池則有望實現消費電子電池的柔性化,這將進一步加強公司光電顯示產業前沿柔性顯示的技術儲備,加快柔性顯示裝備產業化進程,并且基于柔性CMF將使得傳統電池進一步實現輕量化,間接實現增加電池能量密度,與東旭光電現有倍率型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相互協同,同時解決困擾鋰離子電池發展中面臨的的充放電速度與能量密度兩個核心問題,未來在東旭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也有望發揮重要作用。
業內人士認為,布局碳納米材料領域,東旭光電進一步拓展了公司在前沿新材料領域的探索廣度和深度,增強了公司在先進碳材料領域的產業話語權。
隨著具有高成長性、應用廣闊的柔性可折疊電池等產品逐漸成熟落地,不僅極大提升上市公司的整體技術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為上市公司帶來可觀的業績貢獻,更有望在公司形成一個高度協同、相互支撐的產業鏈體系。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