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墣產業研究所光電研究中心研究員柏徳葳指出,觸控面板技術重心早期從日本移轉到臺灣、韓國,如今正持續逐步往中國大陸西進。雖然部分觸控面板關鍵化學材料包括ITO薄膜、銀膠等仍掌握在日、美廠商手中,但臺灣及中國大陸廠商在ITO玻璃、觸控IC方面已具備量產能力。目前全球觸控面板出貨量排名前10大廠,兩岸觸控面板廠商包括洋華、介面、時緯、宸鴻、華意電路、信利Truly、南京華睿川、深圳深越光電等等都已擠進榜內,并且今年持續積極擴產。
根據拓墣產研觀察,全球觸控面板技術發展,以及產業版圖演變,都越演越烈。除了傳統電阻式觸控、全平面觸控技術,目前正在蓬勃發展中的觸控技術,還有投射式電容觸控、光學式觸控、紅外線式觸控、內嵌式觸控等等。
不僅系統廠商為了在原有的產品線中加入觸控面板應用,紛紛以轉投資方式切入觸控面板產業相關領域,原本生產面板零組件的廠商,如彩色濾光片廠商(如達虹、和鑫)、光學膜廠商(迎輝、嘉威、華宏)、IC廠商等等,甚至LCD面板廠商(友達、凌巨、彩晶、奇美電也相繼進入觸控面板產業。
早期觸控技術關鍵都掌握在日本廠商手中,根據拓墣產研的資料,2001年全球觸控面板技術龍頭為日本寫真印刷,當時全球出貨量市占率高達28%,排名居次是日本松下電子部門,市占率達24%,排名第3位到第5位也都是日本廠商,依序為Gunze(郡是)、SMK、富士通,市占率分別為19%、6%、6 %。
不過,隨著觸控技術逐步轉移到臺灣、韓國,然后又西進到中國大陸,到2008年,全球觸控面板出貨量市占率居冠的廠商雖然還是日本寫真印刷,但市占率已降到11%。
起而代之的觸控面板大廠,包括臺灣的洋華、市占率達10%,中國大陸的華意電路(中華意立企業集團)、市占率也是10%,中國Truly信利半導體、市占率9%,介面光電、市占率約5%,南京華睿川、市占率4%,時緯市占率4%,TPK宸鴻、市占率3%,深圳深越光電、市占率3%等等。
同時,經過最近幾年臺灣、中國大陸、韓國廠商積極擴產追趕,目前中國華意電路的觸控面板(以2.4英寸計算)月產能已達900萬片,日本寫真印刷若以3英寸產品計算,月產能可達800萬片。以手機應用產品計算,洋華目前月產能可達500萬片,介面月產能已擴至450萬片。而今年包括中國大陸、臺灣等地仍有多家觸控面板廠商,正持續擴充產能。
近年來在觸控面板產業迅速竄起的中國華意電路,屬于中華意立企業集團,最初總部系于1981年設立于臺灣臺北市,創辦人為洪澤浩,1991年將所屬生產事業轉進至中國大陸發展,目前生產基地包括廣州意立、上海意立、昆山意立,員工人數達5000人,工程師有400人。目前觸控面板(以2.4英寸計算)月產能達900萬片。
Truly信利半導體則是香港上市公司—信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旗下100%持股之子公司,成立于1991年,公司總部設在香港,生產基地位于中國廣東汕尾市。目前工廠占地面積達100萬平方米,擁有5條LCD生產線,1條OLED生產線,3條觸控面板生產線,以及多條模組等其他制程生產線。
南京華睿川電子成立于2002年,系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南京華東電子信息科技、臺灣睿朋科技、日本綠川株式會社、南京高新技術經濟開發總公司共同籌建設立。目前總部位于南京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目前產品包括電阻式觸控面板,尺寸從1.4英寸到21英寸不等,同時也投入電容式觸控面板之研發。
深圳深越光電TopTouch設立于2001年,目前總部位于深圳寶安區,產品線包括四線式電阻式觸控面板、五線式電阻式觸控面板、全平面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面板、表面聲波觸控面板。目前手機用小尺寸觸控面板月產能約150萬片,另全平面觸控面板月產能約20萬片。
TPK宸鴻亦屬臺資企業,公司成立于2004年,總部位于廈門,目前主要產品也包括電容式觸控面板和電阻式觸控面板。 Apple的iPhone觸控面板雖系由德商Balda供應,但其實宸鴻正是Balda主要代工廠商,因此宸鴻才是iPhone觸控面板的實際供應商。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