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彩電行業進入存量市場的第三年,從二季度的銷售情況來看,全年形勢依然比較嚴峻,但創維今年的目標是1700萬臺,同比增長17%。”6月16日,創維集團執行董事兼彩電事業部總裁劉棠枝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據創維數碼最新公布的2015/2016財年業績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止12個月內,集團營業額為426.95億港元,比去年增加6.4%;毛利93.63億港元,同比增加16.7%。
至此,各大彩電企業去年成績單已悉數亮相,在彩電需求不振的2015年,六家國內骨干彩電企業最終兩家上漲(創維、海信)、兩家持平(TCL、海爾)、兩家下降(長虹、康佳)。
奧維云網智能顯示與數字娛樂事業群總經理董敏認為,今年彩電市場格局多變,廠商利潤將進一步薄化,預計全年整個彩電行業的凈利潤在1.5%以下。與此同時,傳統中日韓三國殺的局面正被傳統品牌和互聯網品牌的雙雄戰所代替,行業將繼續洗牌。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強調,中國市場仍然是創維的核心業務,但集團也會積極在海外市場尋找新機會,這將是創維下一個五年計劃的重要戰略之一。
力推高毛利戰略
據奧維云網統計,今年1-4月份國內彩電零售量達到了1619萬臺,同比增長7.4%,但銷售額是499億元,同比下降1.2%。“從銷量和銷額的趨勢差異化可以看到,這個行業平均價格正在快速的下滑。”董敏說。
這在創維的最新財報中也得到印證,2015財年創維中國市場電視產品的平均單價為2404港元,比起前一年的2577港元下降了6.7%。對此,劉棠枝歸咎于面板成本的下降以及網上銷售產品比例的增加。
“以32英寸面板為例,價格從去年1月份的96美元跌至今年1月的50美元,整整跌了一半,拉低了平均單價。”據劉棠枝透露,今年創維將繼續聚焦在大屏幕超高清產品,集中推廣高毛利和平均售價較高的智能產品。
記者在一份去年5月到今年4月針對中國彩電品牌的統計中發現,雖然創維以17.8%及17.3%的市場份額占據電視銷售量和銷售額的第一名,但多在城市銷售而且平均單價更高的海信電視盡管銷售量的市場份額只有16.3%,但銷售額則達16.9%,直逼第一位的創維。
對此,劉棠枝坦言“已經感受到壓力”,而今年創維在國內的銷售目標是1100萬臺,并將采取三大策略來實現目標。
“首先是搶對手份額,當下日本品牌已經紛紛撤離,或多或少會騰出一些市場份額,同時在今年五一以及即將到來的6·18促銷預熱中,我們發現外資高端產品都在退潮,行業的兄弟品牌也會騰出市場空間。”劉棠枝表示。
此外,創維還將利用供應鏈優勢,在40、43、49、50等中小尺寸上穩住大盤。“第三個是今年我們不僅要硬件產品做好,同時還要在內容上加大投入,通過內容的提升增強體驗感反過來拉動硬件收入,形成良性循環。”劉棠枝說。
在渠道策略上,劉棠枝表示除了要加大電商的投入以及加強價格管控以外,創維還在去年開始在農村開設全品類專賣店,今年目標是要建2000家,總數要達到2500家。
提升海外自有品牌銷售
根據創維最新提出的目標,在2016/2017財年,彩電銷售量要達到1700萬臺,其中有600萬臺來自海外市場。而在2015財年度,創維海外市場的營業額占集團總營業額的22.3%,較去年增加11%。其中,彩電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營業額為59.83億港元,同比上升3.8%,占海外市場總營業額的62.7%。
據楊東文介紹,自去年上半年成功收購德國美茲的電視業務后,創維開始實行雙品牌銷售策略,把集團的品牌產品一并向歐洲市場推廣,并集中擴展中、高端電視機市場的占有率。
“海外去年做了450萬臺,今年要增長150萬臺,重點會放在東南亞和北美。現在我們已經接管東芝印尼工廠,得到東芝在十幾個國家的授權,由我們來開發產品銷售,同時我們在東南亞也有分公司,希望通過東芝品牌來帶動創維品牌在東南亞的發展。”劉棠枝表示,未來智能產品將作為創維在海外市場的拓展重點,同時集團還將積極開拓中東和中非市場。
在楊東文看來,今年彩電行業的經營環境仍存在更多挑戰,主要表現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彩電銷量增長遇到瓶頸;新進入品牌和原有品牌融合過程導致的市場和產品改革;液晶電視面板供過于求的情況逐漸減弱等。
“把主業從中國大陸市場拓展到國際市場,通過國際化開拓集團自有品牌產品,以獲取更多的國際份額;其次是在做大主業的同時實現產品多元化,并把產品聚焦在智慧家庭或智慧家電上,這是我們今年的兩大經營策略。”楊東文說。
數據顯示,2015財年創維自有品牌的海外市場營業額同比上升6%,占13.3%。而對于美的收購東芝白電對創維東芝雙方此前達成的戰略合作的影響,楊東文表示“目前正在協商中”,并相信東芝方會在完成交割之前與創維協商好前期遺留的問題處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