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不再限制汽車必裝傳統后視鏡,料將帶來電子后視鏡商機。法新社
日本國土交通省在2016年6月17日通過新的汽車安全規定,有鑒于聯合國在2015年11月允許汽車以一定規格的攝影機與顯示器、亦即電子后視鏡,取代傳統后視鏡,因此日本跟著放寬四輪以上汽車的電子后視鏡裝設規定,從2016年6月18日開始實施。
這次的新規定實施,可說開啟汽車安全駕駛與汽車顯示系統發展的新紀元,有助于讓許多研發中的技術上市。
目前允許用電子后視鏡取代后視鏡的規定,只包含視線容易受到車身遮擋的車輛,摩托車依然要安裝后視鏡,而且攝影機與顯示器的影像清晰度,必須不下于現有的后視鏡,同時顧慮到駕駛習慣,影像顯示器的位置,必須在與被取代后視鏡視角相近的位置,比方前車窗左右兩側,不能任意整合在中央顯示器上。
汽車影音顯示系統從早期的娛樂用,進化到搭配導航系統的駕駛輔助用,下一步就是要用在行車安全領域,電子后視鏡可涵蓋視野死角,進一步呈現車周360度全周天影像,做到駕駛視野無死角,減低車禍發生機率,進一步應用在自動駕駛系統上。
不過因為擔心酷熱、暴雨、以及大雪等各種天候下,攝影機與顯示系統的可靠性,過去電子后視鏡只能當成輔助器材,如行車記錄器或倒車顯示器,主要的車周顯示系統,還是駕駛室中央與車身左右兩側的三組后視鏡,為確保這些后視鏡的視線,限制了車輛外型設計,也影響到駕駛座的配置。
當然,顯示系統的技術限制,如統一的高分辨率數字影像傳輸規格遲未出現,以及如何適應夏日中午到月黑風高各種外界照度環境下,提供夠亮又不干擾對外界視野的影像,還有在正面有限的角度中呈現360度全周天影像,還不至于讓駕駛出現空間錯覺等問題,不解決不能讓人放心。
經汽車零組件廠電綜(Denso)與Panasonic,以及IT大廠如NEC等廠商的努力,攝影與顯示系統的軟硬件技術,在2010年代已有長足進步,有效運作范圍也提升到汽車電子零件規格,加上USB2.0/3.0規格的車用數字接頭產品日漸普及,電子后照鏡技術規格漸趨成熟,只等法令解禁,便可正式上市。
而且電子后視鏡用的攝影系統,可以隱藏在車身各處,不僅更美觀,也可獲得車身結構的保護;而顯示器不需要像左右后視鏡般裝在車外,惡劣天候下駕駛可擁有清晰度更高的車周影像,不管對駕駛還是廠商,都是堪稱革命性的進步,相關市場商機值得重視。
DIGITIMES中文網
推薦閱讀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