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產業向國內轉移,高世代線是未來主力:液晶面板發展的速度很快,從前些年的三代,迅速發展到四代、五代,然后跳過六代達到七代,而更新的第八代面板也在逐步投產,第十代也在逐步建設中。面板生產線根據基板大小按世代劃分,世代線越高,基板越大,經濟切割的尺寸也會變大。
利用率也會更高。2015年“高世代線”和“中世代線”供應占比分別達到75.78%和24.20%。根據DisplaySearch數據,“高世代線”的供應占比將逐步小幅增加,在2016年第四季度將達到79.36%。因此,高世代線是大尺寸面板供應增加的主推手,也是決定未來面板供應是否會大幅增加的關鍵。中國大陸擁有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終端需求市場,中國大陸面板全球占有率從2005年的不足1%,到2013年首度成為全球第三大平板顯示生產地,預計至2017年,中國大陸面板出貨量將超過韓國,成為全球第一。
面板供給緊俏,景氣度上揚:根據市調機構HIS的數據,6月32寸面板調漲6%,創2年來最大單月漲幅,40寸/43寸面板漲幅約1%~2%,49寸、55寸、65寸等電視面板價格持平。而第三季在備貨等需求增加下,供過于求比率預計降低至0.6%。在供給端,據悉三星未來將L7產線轉為生產OLED面板,此前L7面板產線主要生產40寸液晶面板,三星L7占總面積產能約為1%至3%,而國內面板產能尚未完全釋放。需求端,第三季為傳統的備貨旺季,需求增加,今年面板面積需求增長預估為2.3%,到了明年,需求成長率5.3%就會高于供給成長率的3.1%,面板供需將得到有效改善。
OLED,新一輪顯示浪潮:在2015年,很多阷礙AMOLED發展的障礙被攻休,比如生產效率低、收益率管理問題、投資成本高以及發光材料壽命短等問題迎刃而解,從而提高了AMOLED面板產量。2015是OLED在智能機發展的第一個分水嶺,SDC積極拓展中國市場,讓OLED屏的接受度再次被打開。預計第二個分水嶺將出現在2017年,隨著Apple加入AMOLED顯示屏的應用,柔性OLED的需求將出現爆發性的增長。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和輝光電、天馬微電子等企業都紛紛加大在AMOLED產線的投資,預計中國大陸廠商在AMOLED的產能占比將由2015年的3%提升至2019年的19%。而在AMOLED產業鏈的上端,大陸目前已經直接參與的環節只有驅動IC環節,國內IC驅動廠商受益于國內面板廠商的發展,正從開發導入邁向量產供貨階段。
投資策略:我們認為隨著日韓企業產業調整,下半年面板行業供給過剩狀態將有所緩解。建議投資者關注華東科技,公司投建的8.5線是全球首次使用金屬氧化物技術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線。預計華東科技2016-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25/240/269億元,對應的EPS分別為0.18/0.37/0.38元,對應PE為18/9/9倍,維持公司“強烈推薦”評級。
另外,建議投資者關注深天馬A、京東方A、華映科技和TCL(華星光電)等面板廠商;在面板產業上游,液晶玻璃基板是液晶面板產業上游的基礎配套產業,也是液晶面板最關鍵的原材料。建議關注彩虹股份和東旭光電;AMOLED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所帶來的機遇無限,AMOLED以其優良的性能有望逐漸成為平板顯示行業最閃亮的新星。由于國內面板廠商積極投資AMOLED面板以及IC驅動專利壁壘較低,中穎有望受益AMOLED市場的爆發。我們預計中穎電子2016-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09/6.21/7.58億元,對應的EPS分別為0.35/0.44/0.53元,對應PE為153/122/102倍,維持公司“推薦”評級。同時建議投資者積極關注錦富新材、深紡織A、誠志股份和康得新A等產業鏈相關公司。(來源:中國證券網)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