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把平板顯示產業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產業。國家一系列政策出臺表明了政府對發展我國TFT-LCD產業的積極扶持態度,顯示出TFT-LCD產業在電子信息產業中的戰略地位。
一直以來,在液晶面板供應鏈上,形成了日本和韓國企業掌握話語權的供應格局。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彩電生產和消費國,面板供應能力嚴重不足,特別是大尺寸電視所用的面板幾乎都依賴于進口。
近一年來,全球各大平板顯示器廠商紛紛向中國大陸轉移高世代生產線,京東方、TCL和昆山的三條8.5代線已經開建多時,三星設在蘇州的7.5代線和LG設在廣州的8.5代線也于最近獲得中國政府的批準,使我國初步具備了電視用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產能力,改變了我國“缺芯少屏”的現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建設帶動了我國配套產業的迅速發展,液晶面板產業正迎來高速發展時期。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平板顯示產業規模還比較小,必須堅持自主創新和合作發展的策略,才能做強我國平板顯示產業??v觀整個TFT-LCD上下游產業鏈,合作是至關重要的。
面板企業能否在新的格局中站穩腳跟,需要企業自身實力的提升,需要產業鏈的配合,更需要政策的支持。
目前,我國大陸投產的生產線已達12條,正在建設以及計劃建設的生產線還有8條。如果高世代生產線全部達產,以目前的市場容量看,未來幾年可能造成我國大陸液晶面板產能過剩的局面,殘酷的價格競爭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國家應積極促進業內的合作和整合,合作既包括本土企業之間的合作,也包括本土企業和國外企業間的合作。集中力量支持少數幾個條件好的重點企業,合理布局高世代面板生產線項目的建設,避免過度競爭。
“十二五”前半期,從北京到長三角,從合肥到廣州、深圳,液晶面板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前景將會進一步刺激東北,長江中上游的武漢、四川對發展液晶面板及其上下游產業的需求。因此,為防止產業過剩,國家應組織專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統籌我國“十二五”中后期液晶產業的發展規劃。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東升
準確判斷技術方向
我認為我國液晶面板生產線建設總的原則,應該是合理布局、控制數量、區別對待、促進整合。從設備的投資利用率看,并不是世代線越高越好,11代線的性價比不一定比8.5代線好,目前也還沒有看到10代以上生產線成功的案例。10代線可經濟切割42英寸~65英寸級液晶電視用屏,8.5代線可經濟切割42英寸~55英寸級液晶電視用屏。就玻璃基板面積來講二者大概相差1/3左右,就可經濟切割產品尺寸而言也相差不多,但10代線的設備成本卻要比8.5代線高出4~5倍。另外,目前10代以上生產線的設備還不是很過關,這也會影響到生產線的運轉效率。
目前看,國際面板大廠也并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更大尺寸面板和更高世代生產線上。這也是技術方向的問題,未來技術向哪個方向走我們要有清醒和準確的判斷。希望業界對液晶顯示產業的發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準確的判斷,少走彎路,不做“盲劍俠”,以避免行業的惡性競爭。
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秘書長孫政民
發揮政府引導作用
最近一段時間,多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上馬,進一步縮小了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十二五”是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大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2011年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兩條8.5代線的投產,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我認為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建設應當根據市場的需要有計劃地控制建設節奏。一方面,大家一哄而上,勢必造成產能過剩,導致價格大幅度下降,損害我國面板企業的利益;另一方面,搞好規劃能給中國自主技術的液晶面板產業發展留出足夠的時間。
隨著產業的發展,京東方、華星光電兩條8.5代線一定是不夠的,建設更多的高世代面板生產線是必然趨勢。下一階段,我們應該對平板顯示產業加大投入力度。然而,平板顯示產業(尤其是高世代TFT-LCD面板生產線)投入巨大,動輒上百億元資金,風險也大。因此對目前各省市的投資熱情,要加以引導,統一規劃,相對集中地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效應,讓各省市有所為有所不為,體現政府主導的優勢,在中央統一安排下進行布局,這樣才能健康持續地發展中國的平板顯示產業。
國際電工委員會平板顯示技術委員會專家劉衛東
建線需解決資金瓶頸
“十二五”期間,我國平板顯示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必將大大增強。
建設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資金是最大的問題,目前來看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多采取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但高世代液晶面板產業畢竟是發展前景良好的高科技產業,經濟效益也較好,所以目前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從長期來看,不可能也不必要持續下去。
但就目前而言,如果前期項目不采取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由于項目的龐大資金需求遠遠超過企業能力,政府的財政、稅收等支持將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研發和技改資金補貼、無息貸款,水電費減免、土地出讓金減免、稅收減免、關稅減免等等,這些將大大減輕面板企業的前期經營壓力,幫助企業盡快渡過前期經營困難。當然,僅靠這些還是不夠的,還必須利用銀行貸款、發行企業債券、證券市場融資等籌集資金的手段,才能較好地解決資金問題。后期項目發展,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更應主要采用上述辦法解決資金問題。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