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桃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冫|精品国产露脸对白8p|射丝袜av|成人一级片在线免费观看|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您的位置:中華顯示網 > 新聞動態 > 行業新聞 >

長虹以核心器件發展核心技術戰略紀實

編輯:hattie 2011-01-26 09:10:29 瀏覽:1039  來源:中國商報

  據援引自外電的報道,2010年12月8日,歐盟委員會對包括韓國、臺灣的5家液晶屏幕面板供應商因串謀操縱定價指控被處以6.489億歐元(約8.58億美元)巨額罰款。其實,這一次,巨額罰款刺痛的不僅是被罰款企業。十年來,替他們買單的,除了歐美外,中國的彩電廠商們更是苦不堪言。

  歐盟競爭政策專員喬阿奎·阿爾穆尼亞表示,牽涉其中的幾家企業在2001年到2006年間碰頭約60次,達成定價同盟,規定了定價范圍和最低價,還就未來產能計劃、設備使用率和市場情況交換信息,操縱了液晶顯示器的價格。   

  中國家電商是真正的受害者

  另據報道,遭最高罰款3億歐元的奇美電子老板因此拍案而起,帶人到歐洲駐臺灣地區經貿辦事處討說法,痛斥三星打小報告,直言此次處罰不公,“不知者賣給韓國廠商卻被重罰”,并發出狠話:“一定會將錢從韓國人手中賺回來。”

  在此之前的2010年上半年,日、韓及我國臺灣地區面板生產商就遭到了美國的處罰。當時,美國法院裁定三家公司支付5.85億美元巨額刑事罰款,這也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大壟斷罰款。

  其實,這一次,巨額罰款刺痛的不僅是被罰款企業。十年來,替他們買單的,除了歐美外,中國的彩電廠商們更是苦不堪言。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的彩電生產量將達到1.8億臺,其中有1億臺左右的生產是由中國企業完成的。

  “事實上,現在全世界的面板需求和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 一位家電行業人士也認為:“在液晶面板的采購和使用上,美國與歐盟的總量遠低于中國,中國家電廠商是真正意義上的受害者。”

  液晶屏陷“未投產即落后”困境

  在韓、日等家電巨頭的宣傳攻勢下,消費者在買電視的時候往往第一句話問的便是“是哪家的屏啊?”

  毋庸質疑,平板電視上游屏的主要制造廠家集中在日、韓和歐洲等國家,而屏占到平板電視整機生產成本的60%-80%,因此中國平板電視企業在技術方面能增值的空間非常小,逐漸淪落為日韓歐洲企業廉價的組裝車間,行業利潤微薄甚至即將陷入全行業虧損的危險境地也就不足為奇了。

  家電觀察家羅清啟認為,中國液晶面板行業正在遭遇鐵礦石行業企業一般的遭遇。中國企業單兵作戰式的采購模式,導致采購成本比日韓企業要高5%~10%。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以康佳為例,根據其2009年年報,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33億元,但凈利潤僅為1.5億元,銷售凈利潤率僅為1.1%。

  那么,因為缺乏對上游核心部件的議價權而承受了巨額損失的中國家電企業,難道只能被動地“靜觀其變”嗎?

  “國產彩電要想突圍就必須學習白電行業布局上游的做法。” 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坦言。“要提高平板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從核心器件出發,而這個核心器件,首當其沖的便是屏。”長虹企劃部部長劉海中如是說。因為這樣的共識,對于進軍面板制造,國內家電廠商都寄予厚望。

  然而,中國液晶面板的上馬之路還是遭受了外資的內外夾擊。2010年5到8月,面板價格累計跌幅達8%-10%,這對于正在積極上馬液晶面板生產線的中國企業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分析人士認為,這輪始于2009年下半年的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資潮,從投資之日起就意味著落后,更深層的原因是日、韓和中國臺灣面板企業在面臨技術壟斷優勢即將失去的情況下,試圖通過產業轉移繼續壟斷國內液晶面板市場。他們通過轉移落后生產線、出售原材料、收技術專利費三種方式對中國面板企業實現全面控制,令中國家電企業成為“市場換不來技術”的來料加工型組裝廠。

  黑電,核心技術是關鍵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造“屏”不是目的,提升核心技術研究,增強自主研發能力,把握核心技術才是關鍵。家電專家認為,在這方面,只有中國家電巨頭長虹走過了一條備受質疑、但在今天來看,真正具有技術前瞻性的關鍵之路。

  長虹之路,是從新型等離子屏開始的,比大部分企業至少提前兩年。一方面,長虹看中的是等離子在技術上的優勢。從技術角度來看,等離子比液晶有兩大獨特優勢,一是等離子本身就是全數字電視, 二是等離子技術從誕生之日起就是應用在電視機上,而液晶電視卻是從顯示器發展而來。與液晶相比,等離子具有亮度適中、色彩還原性好、層次感強、動態清晰度高等優點,這些先天的優勢使得等離子在未來的健康護眼、3D技術的應用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另一方面,長虹看到了等離子強大的投資效能和技術突破空間。目前全球液晶屏有效專利數量達到9684項,已經比較成熟,而等離子屏有效專利數量為1568項,處于技術高速發展階段,具有較大研發空間,在獲取專利及擺脫專利鉗制方面具有優勢。不僅如此,從單位產能的投資來比較,等離子投資成本僅是液晶的1/4、1/5甚至1/6。相比液晶,等離子能以更少的工序、更快的時間、更低的設備投資完成同等產能產品的制造。

  2007年4月,長虹正式啟動等離子屏及模組項目一期工程,建設中國首條國際最新一代“八面取”等離子屏及模組生產線,主要量產42英寸、50英寸及以上等離子顯示屏。

  2008年7月,長虹等離子屏后端模組開始進入投產試制階段,隨后,我國第一臺采用國產等離子模組的整機電視下線。

  2009年3月,長虹投建的中國第一條自主建設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最新一代新型等離子顯示屏生產線正式進入量產階段。

  2010年1月,長虹宣布,我國首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領先的42英寸以上平板電視面板生產線實現全面量產,9個月即完成量產爬坡,比國際巨頭松下、三星提前了6至9個月。同時,長虹宣布啟動等離子面板擴能增量工程建設,產能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至300萬片。

  按照長虹等離子屏項目產業發展規劃,通過一期技改擴能和二期后續項目建設,2011年具備年產能600萬片(以42英寸計)以上的新型等離子顯示屏及模組制造能力,預計市場占有率達到17%,進入全球行業前三。

  在核心技術方面,長虹通過收購韓國ORION PDP(歐麗安)公司獲得等離子關鍵技術,而這正是突破以往液晶困局的關鍵之一。目前,長虹等離子研發團隊有超過200人的研發隊伍,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和約600項專利,絕大部分為發明專利,涉及新型等離子顯示屏結構、工藝流程、原材料、電路的軟硬件設計等,其中多項屬于基礎核心專利。對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與創新,有效解除了外資對中國收取“技術專利費”的盤剝,真正形成了中國企業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長虹做等離子,不光是為了等離子。等離子做好了,關系到國家的利益。”長虹等離子首席科學家、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嚴群對此解釋。他說,來長虹做等離子項目,是出于對PDP技術的熱愛和對其前景的看好,但他卻不愿僅僅為了一個PDP項目而來,“在國外做得再成功也是人家的成果,但回國來做事才會覺得是做自己的事,在自己的家里做事。”長虹PDP項目恰好給了他這樣一個 “為自己的國家做事”的平臺。借助新型等離子屏產業項目,可以把國內的等離子技術隊伍培養起來,把全國研發技術帶動起來,為以后進行其他的高端產品開發,儲備了人才和技術基礎。“包括我們在生產線上的一些生產工藝,工藝工程師的培養,以及質量管理,一整套的東西,這些都具有巨大的無形價值,對企業、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嚴群說的技術人才隊伍的培養,恰恰又是中國企業上馬液晶生產線的又一大隱痛。中國企業難以獲得液晶面板的核心技術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即使這些掌握液晶面板生產技術的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合資建廠,也

  由外方把持核心技術。日本跨國企業研究專家、《三井帝國在行動》一書作者白益民在分析上廣電巨虧原因時指出,由于技術依賴日方,上廣電NEC的技術量產部門幾乎為日本工程師控制,本土員工主要是參與日常管理與業務部門。因此,上游關鍵零部件、設備及材料,不得不依賴NEC在日本建起的采購關系。這意味著,技術及利潤最高的采購端已基本被日本控制,最終使上廣電不得不放棄其五代液晶線。

  而長虹新型等離子屏項目的建成,將極大地推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且對推進新型顯示和彩電工業轉型以及建設中國等離子產業集群方面,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其實,等離子項目只是長虹在核心部件領域的重要舉措之一。目前,長虹是中國家電企業中惟一的在等離子屏、液晶面板、OLED核心顯示器件進行全面、立體化產業布局的企業。

  白電,壓縮機是重點

  有著五十多年歷史的長虹,一直秉承了其軍工企業的戰略眼光、步伐穩健、低調行事的作風。在其家電王國的打造過程中,采取了“資產管理、資本運作、產業整合、產業經營”等多種方式,前提是,要做國際化的大企業,首先得有自主權。

  2005年11月,長虹控股美菱冰箱,在白電產業拓展。以期同在一個產業鏈上的空調與冰箱,上游原材料采購和下游產品銷售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產生“1+1>2”的協同效應。事實證明,五年來,老牌美菱煥發了新的活力,成為國內冰箱企業第二,行業地位漸趨穩固。中國冰箱行業的格局,就此徹底改變。

  但長虹深知,在白電領域,沒有核心器件的話語權,同樣面臨著受制于人的風險。而白電的核心器件之“芯”,重點就是壓縮機。入主美菱之后,長虹一直在思考如何向冰箱壓縮機上游延伸。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25%的華意壓縮進入了長虹的視野。

  2008年初,長虹通過資本運作,終于將世界第二、國內第一大的華意壓縮納入麾下,正式進入冰箱壓縮機核心器件制造,打通了冰箱上下游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對完善產業布局,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美菱的競爭力和市場擴張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同時,長虹與臺灣東元合作,進入空調壓縮機核心器件制造,實現了自主擁有核心技術─壓縮機研發制造技術,形成了空調上下游的垂直集成產業布局。

  后 記

  如今,長虹已成為全國惟一一家同時在黑電和白電領域擁有和掌握產業上游關鍵技術和資源的企業,形成了六大核心技術能力,即集成電路設計能力、嵌入式軟件設計能力、工業設計能力、工程技術能力、變頻技術能力、可靠性技術能力,真正從源頭上掌握了彩電、冰箱、空調等家電產品的定義權和話語權。

  長虹給家電企業的啟示,除了“打造核心競爭力,必須從核心器件出發”外,還在于其在出發前就規劃好了前進的路線。這條路的崎嶇與漫長,注定了艱辛。僅從這個意義上講,在浮躁充斥的當下,長虹的精神更為難得,更值得我們尊重。

  如果說長虹有的是十年磨一劍的雄心、堅持做長遠戰略的行動力,那么,我們,應該給予這樣的企業更多的關注與支持。我們期待與長虹共同見證爆發式成長的明天。

標簽: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