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當下正值數字電視普及、三網融合推廣和平板電視升級等諸多技術變革帶來的新機遇,由于絕大多數國產品牌不掌握LED電視核心技術與專利,普遍遭遇2010年業績“災難”。有關專家分析,等離子或是2011年中國彩電業爆發增長點,并有機會進入新的黃金10年。
海信重投等離子陣營
資料顯示,2008年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對日本消費電子行業產生很大影響,但對國產彩電卻是利好。當時,面板等原材料價格供應情況趨緩、價格回落,這也讓國產彩電的成本大降,令國產彩電2009年實現全行業盈利。不過,大量提前采購的面板和生產出的整機造成了巨大的庫存壓力,而三星等外資同行則卷土重來大幅降價,讓國產彩電行業承受了巨大的危機。2010年伴隨著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漲、核心部件缺失等問題的集中爆發,中國彩電行業又一次出現集體虧損。
根據不久前中國彩電業上市公司密集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TCL多媒體去年前三季度虧損9.91億港元,康佳去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42.63%,廈華去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跌35.22%。創維2010/11財年半年報則顯示凈利潤同比下跌32.2%。
相反,由于擁有PDP面板資源并參與等離子電視市場競爭的外資品牌比較少,海信基于等離子電視市場價格戰相對沒那么血腥殘酷,行業利潤較高,重新進入PDP等離子電視市場。目前,在松下、三星、長虹悉心經營下,PDP自身在技術革新、成本控制、能耗降低上實現了大大的突破。
本土產業鏈齊整
據了解,在中國目前至少有三大等離子產業群正在如火如荼進展中,其中包括LG、松下、熊貓分別在華東地區的等離子產業群;日立與安徽鑫昊在華中合作的年產150萬片42英寸等離子面板的生產線;西部地區則有長虹的虹歐等離子產業群。值得關注的是,這三大產業群基本都是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從屏到整機的全面啟動,這意味著未來的等離子電視產業將不大可能出現目前液晶市場所遭遇的屏短缺等尷尬現象。
在發展3D方面,等離子電視企業通過多點布局,正在打造貫穿產業鏈的優勢。松下是全球最大的等離子屏制造公司。上海松下等離子顯示器有限公司是能夠實現從屏到成品一條龍生產的等離子顯示技術公司,制造的產品提供給中國及其海外市場。松下在3D設備領域有著深厚的實力,并且在3D技術領域成為領先的標準制定者。從拍攝到錄制,再到編輯和顯示設備,松下在3D領域有著多點布局。松下在好萊塢有獨立的工作室,同時還與好萊塢專業部門合作,為好萊塢諸多3D大片的問世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去年開始,中國政府開始有意識地推動等離子產業鏈國產化步伐,比如給國內一些生產銀電極材料、熒光粉材料、氧化鎂保護膜材料、濾光膜等配套企業一定的政策扶持資金,鼓勵其參與等離子電視配套產業的研發。
中國家電研究所劉全恩教授預言,3D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市場份額快速擴大,使等離子電視發展迎來新的契機,因為等離子電視在大屏幕制造技術以及動態畫面拖尾顯像效果等方面的優勢明顯高于液晶電視,借助3D,等離子產業可能迎來一輪高速增長。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